知乎这样的问答社区,通过不违背浅薄时代特点的方式,和对社会化筛选机制的运用,将不同的人聚集在一起,分享其经验和知识,一样使优质内容找到了合适的传播途径。
多数人认为互联网是浅薄的代名词,娱乐化和碎片化的信息更具备快速传播的潜质。然而 Quora 和知乎这类问答社区的出现却是对这一思维定式的挑战。怀着对人们渴望了解和分享知识、经验、见解和判断力等深度内容的信念,这类问答社区通过社会化筛选机制成为优质内容的源泉。
可见浅薄并不代表人们对优质内容的需求降低,而只是信息传播方式的改变。那么知乎又是如何在这个浅薄时代去传播优质内容?知乎的下一步又会是什么?
人和问题构成的知乎
在与极客公园的访谈中,知乎 COO 黄继新反复强调“人和问题”构成知乎的主体这一概念。黄继新认为知乎不同于传统的论坛。论坛是以板块为载体,帖子只有在板块中才会有意义,这是一种树状结构。而板块名称的公有名词属性又造成内容的局限性。这样论坛的受众覆盖面和信息传播效果均受到限制。
知乎的结构特点
而知乎不存在论坛哪样的树状结构,甚至不存在任何限制性的结构。知乎的内容承载容器是每一个单一的问题,问题是生动、鲜活的,由提问者的需求决定。对问题的回答同样也标上了人的烙印。答题者的经验阅历、知识水平、判断力和认知能力以及自己的个性都会影响回答内容的形成。
可以说,知乎的每一个问题就是一个节点,而知乎就是由这些节点构成的信息网。这样的网状结构体现去中心化的特点,减少了人们获取信息的路径,所以其本身就是符合互联网时代的信息获取方式。这一点也不单单是指相关问题、文字链接等方式构成的超链接网,同时也包括知乎的内容本身就是非结构化、非体系化、非百科全书式的。知乎的内容可以体现人的特点。
除了语言规范外,知乎不会对内容组织方式作出格式化要求。所以知乎的内容形式只受限于内容制造者自己,而非某种范式。在知乎上,既有对各种偏、冷“知识”的提问,也有对社会传言的求证、情感话题的解答。对这些问答的投票与认可,也不会仅是取决于答案的正确与否,而同时也包含对回答者权威性的认同。这就要求回答者的经验是否符合提问领域的要求,问答的方式是否能说服人。人们在知乎上的内容创造活动和人们参与的社会化投票机制共同构成了知乎内容的传播机制。
知乎的价值体现
没有学科范式带来的阅读压力,使得知乎内容可以直接体现人的随意和特性,内容的覆盖面可以更鲜活、真实。人们既可以通过在自己熟悉的领域的回答找到认同感,也可以浏览各种提问回答满足零碎的获取知识信息的需求。这样就使知乎鼓励更多的人制造和分享内容。
但我们也认识到,知乎不会保证你通过在知乎上的学习成为某一领域的专家,它实际上和微博一样满足的是人们零碎的获取信息的需求。不过通过一些社会化筛选机制,如“赞同和反对”的投票系统、折叠答案、内容要有价值的要求等,知乎同时能够保证内容的质量。
知乎的下一步
因此,知乎这样的问答社区找到了在碎片化时代背景下,同时满足人们分享和获取优质内容的需求的方式,其存在价值不需质疑。但黄继新也和我们谈到了知乎当前所面临的一些挑战:由于知乎的社会化筛选机制需要更多的人参与,才能做到对内容质量的快速反映,这就需要知乎能进一步扩大自己的用户群体,同时又要保证这些群体熟悉知乎规则,能主动维护和管理知乎社区。
内容运营的重要性
将知乎的优质内容传播出去是提高知乎品牌识别度,让更多的人了解知乎的可想而知的方式。所以对优质内容的深入运营将会是知乎下一步的重点。知乎在像 Flipboard、ZAKER 这类阅读平台已经推出的知乎每日精选,不仅为知乎带来了更多的用户,更重的在于这些用户一加入知乎,就熟悉知乎的气质。黄继新希望在为知乎获取新用户的同时,又不需要知乎社区本身去承担培养用户的重任。正是因为知乎每日精选符合了这一预期,所以知乎又推出了知乎日报。
知乎日报的定位
知乎日报主要是定位于知乎社区外的群体,使他们能了解知乎。所以为吸引这部份人群,知乎日报选题范围广,贴近热点头条,没有栏目板块的划分,使人们可以轻松阅读,同时又能很好的展现知乎的优质内容,以期这些内容能形成读者对知乎的质量印象,熟悉知乎的气质。这款产品今后依旧会保持简单的功能,与知乎问答社区成为不同的产品线,但共同承担分享和传播优质内容的使命。
浅薄时代的内容运营
互联网的浅薄不是人们认知能力的下降,而只是获取信息的方式的改变。旧有的清晰条目、树状体系的信息组织结构被网状、去中心化的信息网取代,人们习惯零碎的获取信息,碎片化的思考方式。但像知乎、Quora 这样的问答社区,通过不违背这种非结构化特性的方式,以及对社会化筛选机制的运用,将不同的人聚集在一起,分享其经验和知识,一样使优质内容找到了合适的传播途径。
无论是 Quora 推出 Blogs 来鼓励更多的内容产出,还是知乎推出知乎日报来进一步传播扩散内容,我们都可以看到在这个浅薄时代,优质内容一样有适合的传播土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