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创新引爆手机语音聊天浪潮,到慢慢淡出大陆市场,Talkbox 的起承转“结”无疑对国内创业者具有很多的启示。
Talkbox 在 2011 年由《商业价值》杂志、极客公园联合举办的“中国互联网创新产品评选”中获得了年度创新产品大奖。如今新一届的产品评选拉开序幕,曾经的明星产品还依旧闪耀吗?一年的时间过去,Talkbox 的现状怎么样?这一年里,它有哪些改变。
Talkbox:起
第一次见到 Talkbox 团队,是在 2011 年 5 月的极客公园线下活动上,那时 Talkbox 刚刚发布不到 4 个月,虽然尚未正式进军大陆市场,但已经通过 App Store 和社交网络上的口口相传,在马来西亚、新加坡、香港、台湾、大陆和中东等地区受到了广泛的欢迎。
在这次大陆首次亮相的演讲中,Talkbox 市场总监庄芷坤(@JackieC)传递了 Talkbox 最初的核心思路:简单而快速的信息传递,这一点让他们想到了将人们习惯多年的短信与语音结合起来的点子。当然,Push-to-Talk 在此之前已经在对讲机市场应用多年,但设备的专业性注定了其使用范围的异常小众,当 Talkbox 将其平民化到人们手中的手机上、将即时的同步通讯转换为异步的推送信息、将会话从一对一扩展到多对多时,原本普通的特性通过混合加工,就像炼金术一样,一些奇妙的事情就发生了。
作为原本属于 Green Tomato 旗下的一个 6 人小团队,他们最初对于 Talkbox 并没有寄予太大的预期,最开始的想法就是做一个 0.99 美元的收费应用,在应用商店卖到 100 万用户,搞定!但就是这样一个专注于将 Push-to-Talk 引入手机 IM 功能的应用在普遍追求大而全的大陆互联网产品之中,以自己简单而独特的清新气质吸引了众多互联网爱好者的欢迎,Talkbox 也在短短的四个月时间迅速积累了超过 100 万的用户,用户甚至在上面开设了个人电台、还有店铺用其做起了订餐生意,这一成功大大超出了 Talkbox 原本的预期。
谈到自己的成功启动, JackieC 表示,其关键在于专注从一个简单的事情想起,这样反而能够迅速吸引大家的聚焦,当然前提是自己认定的点确实在方向上正确。
Talkbox:承
用户的热烈反应让 Talkbox 的想法开始扩展,风投的进入、收购的邀约,让他们放弃了收费应用的计划,尝试向更大的目标努力。在最初没有中文版、只支持 Facebook 好友导入的限制下,Talkbox 在无心插柳的情况下获得了大量大陆用户的支持,到 2011 年 7 月在用户扩展到 500 万的时候,大陆用户已经占到其用户比例的 1/3。对于一个香港公司来说,这意味着大陆已经是其一个不可不重视的市场。
出于全球化市场的统一考虑,Talkbox 一开始并没有特意的针对大陆市场进行过多的本地化。除了在 5 月份推出简繁中文版外,更多的精力主要放在了其核心功能的进一步优化上,如语音微博、流量的控制、电量的优化、跨平台的支持上等。但过于局限于语音聊天的局限、迟迟没有加入对于国内社交网络的支持(对人人网的支持直到 2012 年 5 月份才出路,而国内那时已呈现微博一统天下的局面)、在初始阶段没有采用其他常见手机通讯应用导入用户的通讯录联系人的病毒式扩散方式,这无疑影响了其在国内的最佳传播点。
在 2011 年下半年,与来访北京的 Talkbox 团队交流时,他们正在积极的推广自己新的 Windows Phone 客户端,在交谈中团队成员对自己产品的热爱溢于言表,虽然对于国内的市场环境已经有所认识,但他们自己对于在大陆的推广仍然抱一种近乎单纯的、让产品和用户说话、自然增长的态度。Talkbox 所体现出来的,是一种更接近于美国的理想主义,是与大陆产品人很不一样的、务实而专注的产品心态。但显然,他们对于大陆市场的特殊性没有充分的准备,这一方面源于其团队身处香港,对大陆市场不够了解,另一方面也受限于有限的团队规模,无法像许多大陆产品那样展开有效的线下推广,Talkbox 在大陆市场的扩展在经历了一开始的爆炸后,开始呈现平缓的迹象。
Talkbox:转
如果说自身气质和文化的差异性导致了 Talkbox 没有在大陆获得持续的吸引力,那么对其更致命的打击则来自于国内竞争对手惯用的跟进围剿战略。早在 Talkbox 团队 2011 年 5 月首次来到中国时,微信、米聊等国内手机通讯产品的语音聊天功能其实就已经筹备发布,在其 Android 版发布时,国内也出现了类似的恶意跟进。相比 Talkbox 限制在 Facebook、邮件好友的导入方式,和当时单一的语音、图片功能,国内类似产品在好友关系上的通讯录上传匹配、微博 QQ 联系人导入,在功能上的语音、文字、视频、涂鸦, QQ 聊天整合等功能对于热衷于追求功能堆砌的大陆用户来说无疑更具吸引力,后来居上的微信慢慢把 Talkbox 推到了内地市场的悬崖边上,虽然针对中国用户的需求加入了文字聊天、主题皮肤等功能,但在用户无法实现滚雪球增长的情况下,Talkbox 在非核心用户群中的使用量开始下降。
第三次见到 Talkbox 团队是在 2011 年初的极客公园创新大会上,Talkbox 的郭秉鑫、JackieC 等人针对竞争对手的强势和功能雷同表示了无奈。在国外,产品的借鉴可能就是在概念层次的参考,很少会把整个界面流程都拿过来,但在国内光明正大的已然是常态,前有微博、点点,后有美团、花瓣,更不用说一个创业团队与像腾讯这样的巨头竞争往往是鸡蛋碰石头。但郁闷归郁闷,他们告诉自己,这一方面证明了自己选对了方向,一方面也鼓励自己发现和学习他们的优点,不断将产品做精做细。 这一说法固然让人感到安慰,但其中多少透露出了一丝准备淡出竞争的引子。
之后虽然 Talkbox 在国内依然在努力,于 5 月份加入了人人网社交关系的导入、继续优化主题和性能,但其原本在大陆开设办公室的计划却一再推迟、最终搁浅,Talkbox 也将更多的精力投向了海外市场,但我们也看到微信的影响也开始向海外扩展开来。创始人郭秉鑫表示,他有时候会想,如果 Talkbox 最初没有在大陆放出,那么现在市场会是什么样的一个场景。
Talkbox:“结”
在今年 7 月份的《商业价值》移动互联网创新大会上,Talkbox 的 JackieC 再次亮相。相比之前,她这次低调了很多,在台上讲的也更偏重于是创业团队应用推广的经验分享,而对于 Talkbox 本身并没有进行过多的强调;而在 9 月份的香港企业中国交流会中,她更是跳回 Green Tomato 集团,从 Talkbox 的案例来分享香港创业环境的现状。那么,Talkbox 是失败了吗?很多人会这么认为,但 JackieC 觉得并非如此,一方面,Talkbox 在包括东南亚、中东等市场依然拥有大量的活跃用户,依然在继续扩展着,另一方面,Talkbox 的技术已经开始应用于 Green Tomato 的其他项目中,为第三方企业提供基础语音通讯的服务,Talkbox 在很多地方依然活跃着…
在夏天热浪肆虐的时候,JackieC 在 Talkbox 博客上发表了一篇关于其团队对于创业的总结,我们从中依然可以看到他们对于创业的理想和乐观:
创新不应该只有一条途径。对于创业者来说,大公司的威胁固然存在,但他们并非不可战胜。重要的是发现新的问题、新的市场,我们不可能在那些大公司制定的游戏规则里取胜,那么为什么不去打造新的游戏呢?
“有一件事是确定的,正是不懈的坚持推动了我们的不断进步,而这对于一个创业者来说是最宝贵的财富。”
— Jacqueline Chong, TalkBox’s chief promoter,7 July 2012, Beijing
不是每个产品都能永远流行,唯有创新才能持续闪耀。
不是每个公司都能改变世界,但每一次勇敢尝试都值得被铭记。
我们不是评选最成功的产品,而是评选最具创新力的产品。
“中 国互联网创新产品评选”是由极客公园、《商业价值》联合众多影响力机构发起的、一年一度的、针对中国互联网产品创新的评选活动。和此前的两届评选一样,我 们将继续发掘 2012 年涌现的优秀互联网产品,让其背后的产品经理与团队浮出水面,凸显自己的价值,并帮助其与资本平台建立更好的关系,推动和鼓励中国互联网的创新思维和产品 精神的进步。
更多详情移步报名页面,我们期待你的产品时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