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会有越来越多的小米生态链企业在打造自有品牌上发力,推出更多定位更加高端的自有品牌产品,而 4399 元的空调只是一个开始。
8 月 10 日下午,小米生态链旗下的智米科技(大家熟知小米空气净化器就出自智米之手)召开了一场新品发布会,发布了两款新品,一个是传闻了许久的变频空调,售价 4399 元,另一个是智能马桶盖,售价 999 元。
在互联网上,「小米」几乎就是流量的代名词。任何稍微有点关注度的产品,但凡和小米搭上点关系,都会引发大量的关注和讨论,智米的这两款产品自然也不例外,尤其是发布会上占据了大部分篇幅、售价更高的变频空调。
一款「小米式」的空调
作为一种成熟的白电,在传统的厂商那里,空调的外观设计通常不怎么被重视,一个外观连着用上好几年并不是什么新鲜事。不过作为空调圈的「新人」,智米在这款产品上倒是动了不少心思。
外观上,智米全直流变频空调采用空调中「标准」的白色,不过相比起传统品牌的产品,智米空调的整机设计明显要更加方正和简洁。
在出风口的右侧,智米还增加了一块圆形的彩色 OLED 屏幕,可以显示温度、运行模式、Wi-Fi 信息。
另外,在传统空调厂商几乎不会去关注的外机的外观上,智米也动了不少心思,简洁素雅的外观很有几分「无印良品」的感觉。
把这样一款产品放在外观经常几年不带换的传统空调中,智米空调的「颜值」不可谓不出众。
当然,对于空调来说,制冷效果才是最核心的竞争力,在这方面,智米同样「堆」了足够多的「料」。
智米空调采用了全直流变频设计,也就是内外机风机、压缩机均采用直流变频。变频空调是相比定频而言,定频空调是指空调的压缩机工作频率是固定的,当空调制冷将房间温度降到设定温度时,压缩机会停止工作,在使用过程中,定频空调需要通过不断地打开和关闭压缩机来调整温度。相比之下,变频则可以调整频率,在维持恒温时可以低频率工作,保持固定温度,因此在使用中,变频空调会比变频更加舒服,并且由于不需要不断开关压缩,变频空调往往也会比定频更加省电。
另外,智米全直流变频空调为 1.5 匹,冷媒是常见的 R410A(没有上 R32),压缩机来自日立,一级能效,APF 值为 4.75(高于一级能效 4.5 的要求),额定制冷量 3500W,最高制冷量 4300W,额定制热量 4500W,最高 6100W,出风量 700 m³/h。
从这些参数上看,智米空调虽然距离一些采用 R32 冷媒的产品尚有一些差距,但在 1.5 匹挂机中,智米空调的规格已经属于比较高的了。
当然,既然是小米生态链公司的产品,app 控制自然是少不了的。
除了可以接入米家的平台,智米还开发了一个叫做气度的 app,用于统一管理多个智米的硬件(包含空调、电风扇、空气净化器、除菌加湿器、PM 2.5 检测器)。用户可以设定一个目标值(包含温度、湿度、PM 2.5 上限),智米的多个设备可以根据这个目标,协同工作,快速完成目标。
总结一下,智米全直流变频空调是一款非常「小米式」的产品,它拥有简洁并贴近大众审美的外观、足够优秀(但不顶级)的参数规格以及完善的智能交互体验。
这样一款产品如果能再配上一个「小米式」的定价,这款空调颇有几分可以成为空调行业中搅局者的潜质,但问题来了,这款空调的售价高达 4399 元,一点都不「小米」。
4399 元什么概念?
在发布会上,为了说明 4399 元依然是个「良心价」,智米拿出了松下、三菱、大金等国外品牌类似规格产品的价格作对比。但作为一款国内品牌的空调,智米空调免不了要被拿来和格力、美的等国内一线品牌来对比一番。
在 4000 元价格档,美的(国内空调销量第二)线下的主打产品是新制冷王。这款产品采用了更高效的 R32 冷媒,APF 高达 5.2(智米是 4.75),额定制冷功率为 3500W(和智米相同),最大制冷功率为 5300W(智米为 4300W)。综合来看,美的新制冷王在制冷参数上优势明显。
至于格力(国内空调销量第一),这一价位关注度颇高的产品是京东专供的「京致」,同样是 R32 冷媒,APF 为 4.8,额定制冷功率 3500W,最大 4820W。虽然参数没美的那么夸张,但依然要略强于智米。
可以看出,虽然是第一次进入白电领域,但智米这款空调的定价可一点都不「低调」,甚至比格力、美的等国内一线大厂中部分规格接近的产品还要贵一点。
当然,这并不意味着智米空调在竞争激烈的空调市场一定缺乏竞争力,毕竟相比传统品牌的产品,智米空调在外观、智能互联上明显要做得更用心,米家有品等销售平台也可以帮助智米空调在渠道上和传统品牌区分开来。
为什么定价如此不「小米」?
但回归到产品本身,为什么智米这款非常「小米」的产品,定价会如此不「小米」?这得从小米生态链说起。
过去几年里,小米投资和孵化了接近 100 家企业(截止到 6 月 30 日,这个数字是 89 家),将它们纳入小米生态链的体系内。对这些生态链体系的企业,小米会在产品定义、工业设计、供应链、平台接入等方面提供相应的帮助和扶持,帮助生态链企业做出符合小米要求的产品。
在这些做出来的产品中,小米生态链部门在评估后,会选出部分产品使用小米(主要是和手机相关的产品,比如移动电源、智能手环)或者米家(主要是智能家居产品和日常生活用品,比如电饭煲、电热水器)的品牌,并在销售和渠道上进行扶持。
通过小米提供的资金、供应链、智能平台、品牌影响力,不少生态链公司在短时间内获得了巨大的成长,其中不乏华米(可穿戴设备全球销量第一)、Ninebot、紫米(移动电源销量全球第一)以及此次发布空调的智米(空气净化器销量国内第一)等估值超过 10 亿美金的「独角兽」。
对于小米来说,则通过相对较低的代价,在一定程度上控制了这些企业,得以快速推出了众多高品质、低价格的「小米百货」,构建出一个庞大的智能家居平台。
不过在这个外界普遍看来是双赢的过程中,有一个问题常常被忽略:生态链企业的货是卖出去了,但真的赚到钱了吗?
这倒未必。
Costco 模式和剩余的 20% 需求
在小米内部,雷军经常用美国著名的连锁超市 Costco 举例。
相比沃尔玛、家乐福等连锁超市巨头,Costco 的商业模式有几个明显的不同:第一是选址时尽可能避开租金昂贵的繁华地段,减少店面的开支;第二是尽可能减少 SKU,每个细分品类甚至只有一到两个选择,从而提高库存周转周期;另外,在产品的毛利率上,Costco 也有严格的要求,原则上所有商品的毛利率不超过 14%,一旦超过,就需要汇报给 CEO,由董事会批准。
在经过了这些控制和筛选后,Costco 可以确保消费者在店内完全放心地进行购物,不用担心产品品质不好或者价格比其他地方高。正是这种独特的购物体验,加上 Costco 可能最为人所知的会员制体系(自己或随行同伴必须有会员卡才能购物,执行会员每年 110 美元,非执行会员每年 55 美元),帮助 Costco 在过去几年中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而在过去几年同样大获成功的小米生态链,学习的正是 Costco 模式,并且更加深入。
Costco 依然需要从制造商那里采购商品,但小米对「小米百货」的制造商通常有一定的控制权的,可以更好地确保每一款摆到小米之家上的商品拥有足够优秀的品质,并且在上市之前,小米生态链部门会对产品的售价和竞争力做进一步评估,保证每一款产品在上市后都会有足够强的竞争力。对于消费者来说,这意味着在购买小米或米家的产品时,「买不了吃亏、买不了上当」。
不过对于生态链企业来说,这意味着即使认认真真做出一款符合小米要求的优秀产品,甚至即使这款产品的销量很好,生态链公司也常常无法获取太多的利润。
在这个背景下,一些生态链公司在前期依靠小米的品牌、供应链完成了前期的积累后,往往会考虑「另谋他路」。
在谷仓学院(属于小米生态链企业青禾谷仓科技)近日发行的图书《小米生态链战地笔记》中,小米生态链负责人刘德提到,「小米生态链定义产品绝大部分满足 8080 定律,即满足 80% 用户的 80% 需求。在满足大众消费升级需求的同时,也能够更好的聚焦在用户刚需上。」
对于生态链企业来说,「8080 定律」中剩下的 20% 用户和 20% 的需求,就是它们最大的机会。
智米直流变频落地扇
想要满足这些用户的这些需求,生态链企业需要在为小米和米家提供质优价廉的产品之外,推出更多高价高质的产品。
于是华米推出的售价 699 元的米动健康手环,1More 推出的售价 1299 元的三单元头戴式耳机,智米在推出 4399 元的变频空调之前,还推出了售价均为 799 元的智米直流变频落地扇和智米除菌加湿器。
放在小米和米家的体系中,这些产品的定价可以说是「大逆不道」的,但对于生态链企业来说,推出这些更高更贵的产品是他们跳出小米生态链、独立迈向更大舞台的必经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