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重要的事情是,知乎能不能成为一个更大的平台,能不能让更多能够让拥有价值信息产生的可能性,能够不断地产生出来。
2017 年 1 月 12 日,知乎宣布已顺利完成 D 轮 1 亿美元融资。此轮融资之后,知乎正式跻身估值 10 亿美金独角兽之列。
过去一年,知乎在商业化上也做出很多努力, 一方面,知乎引入了话题索引、知乎书店等结构化内容产品,另一方面,知乎推出的「知识市场」服务,则在移动场景下进一步提升了讨论效率,比如知乎 Live 的尝试。
但是在这背后,知乎 Live 是如何诞生的?它赚钱吗?知识付费是否有一个光明的未来?让我们来听听知乎创始人周源在极客公园 GIF2017 创新者大会上的回答。
极客公园:做知乎 Live 的初衷到底是什么?
周源:知乎 Live 其实是从 2015 年开始的。2015 年下半年在整个知乎的产品上,我们观察到,其实有很多用户的需求是付费完成的,他虽然不在我们的产品里面完成交付,但是他的需求可能是一个咨询,可能是请别人帮他解决一个问题。当然也有很多用户把这个需求反馈给我们,我们就去跟他们聊天,想知道他们到底是怎么把这个需求实现的。
后来,我们发现这个过程比较痛苦,找到一个想要请教的用户以后,需要在评论里面给他留言或者是给他发私信,整个过程路径很长,支付的体验和后续的体验也都是比较糟糕的。
而且对于提供服务或者是提供咨询的人来说,他的使用体验更不好了,可能会有很多人来问他非常重复的东西,有些(问题)可能很小,有些可能很大。
所以两端的需求产生了,但是它没有得到很好的匹配和解决。我们在跟用户沟通的过程当中,就发现,既然这样的需求产生,我们是不是应该在产品上去做一下升级和尝试。
我们差不多是在 2016 年过完春节回来以后,就成立了一个小分队,这个小分队比较好玩儿,基本上就是产品设计师和工程师,我们想怎么能把这个需求用一种相对比较简单的方式在知乎中实现出来。这个过程其实也挺快的,后来我们差不多用一个多月左右的时间,就在知乎内部先上线了。所以你去看我现在知乎 Live 的场次比正常我买的场次要多几场,因为有些场次是在我们内部的时候买的,没有删档。
极客公园:为什么知乎要继续在我们的知识分享领域去探索,而没有探索到其他的领域。
周源:你这个问题让我想起凯文•凯利写的一本书叫《科技想要什么》。他的总结就是科技其实想要的东西是一个可以不断进化和升级的,不断延展的一个生命体,它是一个系统。它过了 10 年、50 年以后,是会发生很大的一个变化的,同时它可以在信息层面上有延续。
回到刚才的问题,我觉得可以看一下知识想要什么。如果我们回头看大概 20 年左右的变化,其实知识本身也在变化。首先现在知识的定义是需要被重新修改一下的,它已经不是在这个传统的书本上或者课本上的知识,它已经非常地网络化了。所有那些有用、有价值的信息可以以各种各样的形式帮你去解决一些问题,所以它可以变成更多的课程、更多更丰富的载体。
我们梳理一下它可能大概分成三个阶段:
阶段一:2010 年之前。所有的知识类型的东西都被以媒体的形式表现出来了。因为以前我做过开发,也做过记者,所以我对这个感觉会比较强烈一些。
当我开始做知乎以后,在使用像微博这样的产品,你会发现内容它其实不仅仅是一种消耗品,它开始变成一种介质。介质最大的能力是有一种连接的能力。比如说知乎从一开始就关注一个人怎么认识另外一个人,怎么跟另外一个人建立关注关系,他其实通过内容的方式去新建这样一个连接的。
阶段二:这种连接的能力到一定程度以后,会产生很强的网络效应。到了 2015 年下半年,我们还是有一种很强烈的感受,就是在媒体化相当充分的情况下,在介质也充分释放了它连接能力的基础之上,知识有可能是可以被商品化的,其实这不是很新鲜的概念。因为比如说图书是一个非常有历史、很古老的已经被商品化的知识。我觉得在这里面比较有想象力的应该是各种各样的服务,以各种各样的形式展现出来,它以沟通的方式展现,跟我们实体的东西不一样。
阶段三:随着我们整体的媒介形态再继续移动化,接下来可能会变得更加真实。这样的一个趋势下,这个方向毫无疑问是非常值得去探索的。它一方面是分享的普及,另一方面是一个新的市场机会吧。
极客公园:大家可能看到的是知乎 Live 的火爆,看到的是这样一个现金纽带的流转,但实际上背后更多的可能性是基于未来更多的服务,甚至是基于 AI 层面的服务。这样的趋势下,知乎的定义或者对未来的目标有没有改变?
周源:看你怎么去定义火爆,我是这么理解的,这才刚刚开了一个头,知乎 Live 是我们在 2016 年 5 月份上线的产品,它在很多方面其实跟 5 月份已经很不一样了,接下来应该会进一步地开放,同时我们应该会提供更多的工具给到讲者。去帮助他,把他的生产力释放出来。
所以我们现在从 2016 年往后展望,我们最重要的事情是,知乎能不能成为一个更大的平台,能不能让更多能够让拥有价值信息产生的可能性,不断地产生出来。这些场景如果我们都能够提供更好的产品体验的话,我觉得知乎是有希望变成一个更大的平台,能让更多的人在里面受益。
我想再往后就是知乎不仅能够在问答这个场景下面,能够走更长远的路。在很多新的场景、新的交互方式上面,也应该是有更多的突破的。
极客公园:在 2017 年这种知乎 Live 的问答的形式,还会像去年一样保持相对高的热度,还是它会趋于冷静,也许会有新的趋势?
周源:我觉得从两方面看。我经常和一些朋友在沟通交流的时候,他们都会觉得单场的讲者的收入是一个热度。但是其实我们对这个事情的理解并不是这样的。比如说现在我们的讲者的平均时薪是一万块钱,他是不是过一段时间以后应该变成两万或者三万,我觉得这个应该不是一个未来的趋势。
我们想是不是可以让更多的人,每个月在知乎能够花上三五个小时的时间,他能够平均获得的收益增加一万块钱。那我想这个事情可能会有更大的一个普世价值和更普遍的意义。
再往后整个市场它应该如何走还是看用户的需求,我们能看到的情况是,用户对于怎么能够高效地获取付费的信息、获取付费的知识,这个需求还是非常强烈的。还是要在供给端能够提供足够好的工具,把这些场景的体验解决好,才有可能让这个市场变得更大,这个市场现在太早期了。如果做一个对标的话,它很像当年的淘宝市场。
(编辑:Lydiax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