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伟大的对手,史诗般的对决。」又一宗大合并。
本文转载自峰瑞资本(微信公众号:freesvc),极客公园已获得转载授权。
上个世纪,巴菲特曾经亲自领导过一场旷世瞩目的烧钱大战。
1977 年巴菲特收购了《布法罗晚报》,伴随这桩收购,该报与布法罗排名第二的《信使快报》开始了惨烈的肉搏战。
巴菲特不但投入大量资金,而且以很多人看不懂的姿态全身心投入火拼,他深入编辑部、排版房和印刷厂,给全报社发表战争动员。
第二年,《晚报》的税前损失高达 290 万美元,这是巴菲特损失最惨重的一年。
第三年,《晚报》的亏损更是达到历史上最严重的 460 万美元。在竞争局面上,《晚报》取得了一些进展,但与《信使快报》在发行量上仍存在 7 万份的差距。
烧钱大战又持续了 3 年,一直到了 1982 年初,《晚报》才超过对手。
该年 9 月,《信使快报》终于被巴菲特烧到濒临倒闭——《信使快报》每年在早报业务上要亏损 300 万美元,是《晚报》的两倍。
在《信使快报》关门的那天,《晚报》当即更名为《布法罗新闻报》。不到半年,发行量就上升到 36 万份,远远超过了竞争对手早先的记录,发行量也急剧上升。
在没有竞争对手的第一年里,《布法罗新闻报》的税前利润就高达 1900 万美元。到了 20 世纪 80 年代后期,年均盈利在 4000 万美元左右。这笔曾经不被看好的「烧钱」投资,走上越来越景气的良性循环。
在今天,滴滴出行和 Uber 中国结束了在中国市场的生死肉搏,与巴菲特这个案例不同的是,这里面不存在谁烧死谁,结果是共赢的,而相同的是,时隔 40 年之后,商业依然不改其本质。
合并后,双方将共同占有中国网络约车市场接近 90% 的份额,实现了巴菲特所说的「桥梁上的收费站」的地位。
我们采访了分享经济领域的专业投资人,以及 10 位 Uber 中国和滴滴(前)员工,听他们谈 Uber 中国和滴滴合并是一种什么体验。
我们真实记录了他们的感受,与此同时,也尊重他们对匿名的要求,因为「公司下了通知」。
滴滴员工:二战结束重归和平年代
(滴滴和 Uber 中国合并,滴滴曾经的美国盟友 Lyft 怎么想?)
滴滴广州市场部的童鞋:
我从个人情感上来说,还是非常的开心和兴奋的,有一种二战结束重归和平年代的感觉,可以重新思考补贴大战之外,市场和运营的新思路和新方向。
前滴滴产品经理,国际化市场方向:
比较关心滴滴国际化的业务会有什么变化,我没想通😭 之前滴滴国际化的策略是,联合 Uber 的对手,lyft,grab taxi,ola……现在滴滴虽然只是和 Uber 中国发生关系,之前的联盟关系接下来会变成什么样子呢?我猜接下来 Uber 可能还会继续发展国人出境打车业务。
滴滴北京市场部:
刚刚合法化之后 又宣布收购 我也很悲伤可能要涨价 然而品牌层面会更加有趣吧 😂😂 感觉又洋气一点回来了。
滴滴产品经理:
看到消息的时候正在开会,消息一公布的反应是「哈哈哈果然是真的」。其实一大早就好多朋友来找我求证。
就突然少了一个对手的感觉,有点落寞;也有点开心,期待的事情终于发生了。
以后就要同时考虑 Uber 的事情啦,毕竟两家公司是一个整体了,要用一个公司的思维来发展。
滴滴研究院技术人员:
收购是资本运作的结果,这是资本常见的一些操作。
收购后,滴滴在国内已经一家独大,但是滴滴其实最缺的还是技术上的积累。之后滴滴应该会投更多精力在技术上,和当年的阿里巴巴从商务公司慢慢转型成为科技公司一样,滴滴应该会慢慢从出行公司转型成为科技公司。
能不能转型成功也不能确定。滴滴目前的问题,是如何整合滴滴的业务线和优步中国的相关业务线。
滴滴市场部员工:
我在滴滴上班……尼玛上星期辟谣了那么多次还是合并了!反正我跟其他同事都还挺吃惊的。Uber 居然把自己卖了。对我的具体工作可能没什么影响,但是我打车上班感觉会变贵(月亮脸)。
投资人说:和平是打出来的
滴滴出行投资人朱啸虎:
终于宣布了,去年情人节,今年七夕前一周。
- 和平时打出来的,不是谈出来的。
- 谈和的筹码越来越高,去年是 7 亿美金,今年是 70 亿美金,没有这些筹码连谈和的资格都没有,所以团队的融资能力极其重要!
- 去年在北海道羊蹄山,今年在阿尔卑斯少女峰,所以投资人就是要多休假,尤其是多去雪山,白云之上,欧洲之巅,举杯共庆。
(此条来自朱啸虎朋友圈。一天前,朱啸虎还辟谣说,传滴滴、优步达成合并意向是谣言。今天,他的朋友圈就画风突变,接连更新两条。)
(朱啸虎还转了自己 19 天前的一条朋友圈)「用滴滴打 Lyft 来拜访 Uber 的 A 轮投资人 Benchmark 的 Bill Gurley,这算不算上门 『砸场子』?」(并且评论道),「投资人的友谊小船也可以再次起航,众多的兄弟姐妹们从此见面不再尴尬。」
峰瑞资本早期项目负责人黄海:
Uber 和滴滴都是高频需求,都迅速做得很大,但是在商业模式上没有垄断效应。它们的服务差异化比较小,用户会根据性价比和补贴来选择平台。它们在把对方打败之前,很难盈利,因此合并顺理成章。
这两天传言出来,大家之所以觉得难以相信,这和当时大家难以相信滴滴、快的会合并类似。当时的场景是,快的背后是阿里,滴滴背后是腾讯,大家很难会相信,腾讯和阿里会合作。这次大家是很难相信两家打得那么凶狠的公司在一起了。
Uber 员工:曾以为是 Uber 收购滴滴
(部分 Uber 员工的口述,透着几分落寞和不甘。)
Uber 市场部员工:
我们被收购了,多少有点心理落差,有种肯德基被乡村基吞并的感觉。Uber 中国的团队真的很棒,是我工作这么多年以来待得最开心的公司。合并肯定是大势所趋,可以想到,(想想新美大),只是没想到是今天。
Uber 北京运营,2016 届毕业生:
从媒体得知这个消息的时候,我正在工作。因为上一秒还在 Uber 和滴滴否认的场景中,感觉像是 Uber 为了挽回面子放出的假消息。
早上消息没有确定之前,焦点一直在于谁收购谁。一开始说的是优步收购滴滴,我们还是很有底气的,后来正式消息变成滴滴收购的 Uber,大家挺低落的。
因为还不清楚后期是否是独立运营方式,所以会担心。如果不保持独立运营,滴滴进来指手画脚,其实我们这边还是不太乐意的。
而且,进 Uber 其实一直有一种外企的优越感,而且工作久了,尤其是我的工作岗位,对其他平台还是有一种优越感的,冷不丁地被收购,比较难受。
还不知道对工作会有什么影响,估计得等明天开完会 boss 发话吧。
Uber 市场部员工:
刚起床,一脸懵逼,就看到传言。但是今天高层比较反常,没有第一时间否认,我就觉得基本属实。所以,收到内部邮件时,基本没有什么感觉了。
如果说变成一家人的话,那也是包办婚姻,因为我没有想和他们成为一家人啊,有种失业了的感觉。
前 Uber 中国创始团队成员谈婧:
此次合并是双赢,从 Uber 的角度,合并对于 Uber 是一个战略布局上的胜利,用两年时间做出来一块资产,以相当不错的价格剥离,在中国最大的出行公司占股 20%,获得财务收益。
Uber 在合并后的公司中的持股比例比我预想中高,这印证了今年以来滴滴的仗打得比较困难的说法,Uber 技术向人工智能升级以后,市场份额不断提升,这从最后合并的股权比例可以看出。从去年年底开始,滴滴虽然估值增长,但是更多来自 new money,单看 pre-money 可以看出内生增长有限,这也促成了双方合并的更快达成。
这一轮的 O2O 公司都需要开始着眼于盈利,合并后的滴滴和 Uber 也不例外,把关注从烧钱转移到盈利上,盈利是有挑战的事情。无人驾驶车时代会在未来 3 年内很快到来,合并后的滴滴+Uber 应当将注意力转移到无人驾驶车,把握好已经抢占的入口先机,一同面对来自苹果、谷歌、特斯拉等的挑战。
Uber 北京员工:
多年抗辽,最终还得接受契丹人是我爹#Keep Calm and Uber On#
(还转了一张 Uber 的海报,上面写着 born to be pr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