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家成立不到两年的创业公司,小蚁能够力压同领域的老牌公司获得 Google Jump 平台的青睐还是令人相当意外的。
在 2015 年的 I/O 大会上,Google 首次公布了自家的 VR 拍摄及后期处理平台:Jump。Google 想要通过建立自有平台拍出令人满意的 VR 视频,探索在「源头」解决 VR 内容匮乏问题的路径。
Jump 平台第一个正式落地的产品是「GoPro Odyssey」 ,它利用 16 部 GoPro HERO4 运动相机组成了一套全景拍摄方案,目前已经和派拉蒙影业、《纽约时报》等组织机构进行了合作。首款产品选择跟运动相机领域的领头羊 GoPro 合作,对于 Google 来说是合情合理的。
GoPro Odyssey 平台
但是一年后,Jump 平台又增加了一个来自中国的面孔——在今年的 I/O 大会上,Google 宣布将与小蚁科技合作研发新一代 VR 拍摄平台,并命名为 YI Jump。
I/O 2016 现场照片
小蚁在便携相机领域已经有一定的技术积累。自 2014 年 9 月成立以来,小蚁先后发布了智能摄像机、运动相机和行车记录仪等产品,能够 360 度旋转的小蚁云台摄像机也于近日开卖了。值得一提的是,在前不久的「米粉节」上,小蚁摄像机夜视版成为了小米生态链产品里最畅销的单品。
小蚁产品线,图片来源:小蚁官网
但作为一家成立不到两年的创业公司,小蚁能够力压同领域的老牌公司获得 Google VR 项目的青睐还是令人有些意外的。
酝酿了半年多的「跨洋合作」
对于大众来说,Google 和小蚁合作的消息几乎是「横空出世」的。因为此前并没有任何相关信息露出,出于保密需要甚至一些小蚁的员工也是在 I/O 前几天才知道的。
其实在 I/O 大会上(5 月 19 日)正式宣布合作之前,Google 和小蚁的相关团队已经在一起工作了超过半年时间。在这期间运动相机的团队的压力还是挺大的,一方面继续进行 4K 运动相机上市前的优化,同时还要经常飞到大洋彼岸「升级打怪」,跟 Google 的工程师进行 YI Jump 平台的研发。
小蚁上海办公室的产品展示区
「这次合作其实是一次工程师间的对话。」根据小蚁的员工介绍,小蚁和 Google 在 Jump 平台上的沟通一直是基于技术层面的,直到最后筹备发布会时才有双方的商务人员进行对接。
根据小蚁科技联合创始人&CEO 达声蔚透露,和 Google 合作的促成有一定的偶然性。在去年 9 月在小蚁运动相机 4K 版的样机刚刚出来的时候,机缘巧合「逮」到了一个向 Google 展示新品的机会。
达声蔚
初次接触,Google 的工程师对小蚁运动相机 4K 版产生了极大的兴趣,而一番体验后甚至给出了「game changer 」这样高的评价。Google 有意将小蚁的运动相机引入下一代 Jump 平台,小蚁想要借助 Google 的影响力拓展国际市场,两方一拍即合便很快敲定了合作。
双方在 YI Jump 的具体分工是:小蚁负责硬件和部分嵌入式软件部分, Google 则负责后台拼贴的算法,即将各个设备的拍摄内容合成为一段完整的 VR 视频。
根据极客公园得到的消息,YI Jump 将在第三季度面市,这段时间还在进行最后的优化和测试。而 YI Jump 使用的小蚁相机跟已经面市的有所区别,具体来说光学组件是一样的,但是硬件外观略有改动。
测试中的小蚁运动相机
另外,为了拍摄出效果更好的 VR 视频,YI Jump 所使用的相机数量可能要超过 GoPro Odyssey 平台的 16 个,但售价会比后者要低一些(GoPro Odyssey 售价为 1.5 万美元)。
虽然对于普通消费者它的售价依然高昂,但相比 GoPro Odyssey 已经进一步降低了 VR 视频的拍摄成本。YI Jump 主要的客户是影视制作室(Studio),也包括一些 YouTube 上的视频「大 V」。
根据 VR 从业者的反馈,很多拍摄团队已经有了自己成体系的拍摄方案,其中就有使用小蚁相机的,这次合作对于 VR 拍摄平台的普及和标准化都有积极的意义。
Google 为什么选择小蚁?
一年前,小蚁发布了第一代运动相机,它最高支持 1080p/60fps 的视频拍摄,售价只有 399 元 。极客公园当时也在第一时间做了评测,但是我们体验后认为除了比 GoPro 更加「凶残」价格之外,一代产品并没有带来太多革新的地方。
今年 5 月 12 日,小蚁运动相机 4K 版以 1199 元的价格登陆的京东众筹平台,足足翻了三倍的价格让很多人「大跌眼镜」。其实这一代小蚁运动相机从处理器(安霸 A9SE)、图像传感器(索尼 IMX377)到 Wi-Fi 模组(博通 BCM43340)都用上了现阶段拔尖的元件,把拍摄参数提升到了 4K/30fps,还加入了电子防抖等功能,已经变成了一款定位更加高端产品。
小蚁运动相机 4K 版并没有沿用上代的彩色设计
从产品本身来看,小蚁运动相机 4K 版可以满足 Jump 平台对于拍摄设备性能的要求,具有较高的「可塑性」——尤其是在 GoPro 迟迟没有带来新品的情况下;而 4K 版也并不是单纯的堆砌参数,触摸屏+定制 UI 让它的交互性获得了极大的提升——原来分散在菜单各处的开关等现在可以像使用手机一样直接在「下拉菜单」里找到,非常方便。
小蚁运动相机 4K 版的「模式切换」界面
Jump 平台对于单个拍摄设备的可靠性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例如户外拍摄时,十几个运动相机同时工作,任何一个出现问题都会影响到整个系统的运行。操作上的便捷降低了小蚁的使用和维护成本,这也是提升可靠性的另一个纬度。
而从公司角度来看,达声蔚认为小蚁与同一领域的其他老牌公司相比,优势是更加新锐、国际化。「在前期沟通阶段,小蚁展现出了对于极致产品的追求,以及共同探索新技术的热情,这或许才是吸引 Google 敲定合作的真正原因。」
从左至右分别为:小米国际副总裁 HugoBarra、Google VR 负责人 Clay Bavor、达声蔚。图片来源:HugoBarra 微博。
当然,运动相机并不是 VR 视频的全部,往下有众多单镜头、双镜头的一体机,往上还有用单反组成的高端方案。但在 Google 和小蚁的「双向选择」中,小蚁得以延伸了自己产品的使用场景,降低了 VR 视频拍摄的门槛。
在 YI Jump 平台公布后,很多国内的 VR 平台找上门来希望跟小蚁合作,但在产品正式面市前只能先建立了一个联系。小蚁也在考虑是否要推出更为廉价的 VR 拍摄方案,即用更少的运动相机进行拍摄。
小米平台之外,还能怎么「玩」?
达声蔚认为,这次小蚁跟 Google 合作带来了两个方面的积极意义: 首先能够跟跟世界最顶尖的公司合作,调动了小蚁相关团队的积极性,也积累了不少专业经验;而通过在 VR 领域和 Google 产生的「强关联」,显然对于小蚁「出海」品牌形象的构建也会有所帮助。
根据介绍,目前小蚁团队规模为 370 人左右,在北京、上海、深圳和以色列(实验室)均有分部。事实上,第一代小蚁运动相机已经积累了一定的国外用户,而小蚁最近也开始了筹建西雅图分部,用于服务于海外用户,并进行商务拓展、电商渠道的搭建等工作。
小蚁上海办公室一角
在小蚁成立初期,依靠小米平台和较低的价格快速地抢占了市场,积累了一定量级的用户,进而在整个产业链的议价能力也逐渐提高。而在众多小米生态链公司中,小蚁通过建立自有的营销和宣传渠道(例如京东众筹、天猫等),与 Google 这样顶尖公司进行合作,可以算得上「异军突起」。
但如果你关注过最近的两款新品:小蚁摄像机 2 和运动相机 4K 版,会发现它们的价格相比上代产品至少翻了两倍以上——小蚁正在通过推出更高端的产品进行「品牌升级」,这个其实也是很多其他小米生态链公司正在做的事情。
京东众筹网页截图
「以前我们一直在看着行业的『老大哥』怎么做,然后去追赶他。逐渐明白了消费者和市场真正需要的是什么之后,应该走出自己的路了。」达声蔚说。
随着「米粉」的成长,他们的消费能力和需求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小蚁合时宜地选择在这个时机向更高的价格触探,这在逻辑上是行得通的。「399 元小蚁运动相机这条产品线依然会保留,而 4K 版本将吸引那些追求极致的用户。」
小蚁的第一代运动相机其实是和小米共同研发的。小米在产品的 ID、软件交互,尤其是产业链的梳理上提供了重要的帮助,因此这款这款产品也打上明显的「小米烙印」。对于未来,究竟应该呆在性价比的舒适区,还是走出去探寻更多的可能性?小蚁显然已经有了自己的答案,这对于其他小米生态链公司的发展也是有参考价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