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硬件发展到今天,已经历了几轮的起起落落,从稍早时候的可穿戴概念、智能家居概念到现在风头正劲的虚拟现实以及跟着 alphago 火起来的人工智能,智能硬件这个行业到底是在昙花一现的炒概念,还是真正进入了发展的黄金期?
本文为极客公园读者来稿。作者暮云平,某大型互联网公司投资总监,专注于智能硬件方向。
打磨了近 2 年的 Rokid 机器人终于发售了,这也算是最近智能硬件圈的一件大事。Rokid 第一批 300 台上线一天内售罄,对于一款售价 5280 元的智能语音交互设备来说,这个成绩非常不错。智能硬件发展到今天,已经历了几轮的起起落落,从稍早时候的可穿戴概念、智能家居概念到现在风头正劲的虚拟现实以及跟着 alphago 火起来的人工智能,智能硬件这个行业到底是在昙花一现的炒概念,还是真正进入了发展的黄金期?
智能硬件这个领域要想取得突破,至少需要 3 个前提。
- 第一,强大的计算能力。过去 50 年在摩尔定律的推动下,每 2 年晶体管的数量翻番,带来了计算能力成几何级数的增长。如今一台 iphone 手机的计算能力已经超过了 80 年代的超级计算机。
- 第二,传感器的小型化及低成本化。如今传感器正变得越来越小,越来越便宜,也越来越稳定。随着传感器技术的进步,任何物品都可以连入互联网。
- 第三,足够的数据累积。互联网蓬勃发展,每时每刻都有海量的音频、视频、图像等数据产生。基于从数据中提取多层特征的深度学习,在语音识别和图像理解等领域引起突破性变革,从而开启人工智能时代。
可以看到,目前这三个前提以及基本满足,智能硬件生长的土壤已经具备了。
对于智能硬件该怎么做,现在有几种流行的说法。一个是硬件免费,或以极低的价格出售,靠流量和后续商业模式赚钱。过去 5 年移动互联网行业的发展把羊毛出在猪身上的思维植入到创业者的心中,即使抛开硬件成本不谈,但是这个商业逻辑移植到智能硬件行业是否行的通呢?
首先,消费者有为硬件产品付费的习惯。确实,人们不会为了一个工具类的 app 付费,相当一部分的人也不愿意为下载一首歌或一个电影付费,但是对于花钱购买一个硬件产品几乎不会有人质疑。这里,羊毛完全可以出在羊身上。之所以去搞硬件免费,无非是两种情况:一是产品如果不靠免费或低价根本卖不出去,这恰恰证明产品本身就是伪需求。既然是伪需求,用户即使把这个产品抱回家去也依然没有任何理由去持续使用它,那么后续的商业模式也是根本不存在的;另外一种情况,商家认为免费或低价可以迅速推广产品,占领市场,再围绕一个 App 打造生态圈。而 App 生态圈的盈利模式,又回到了羊毛出在猪身上。考虑到硬件本身的成本,这种商业模式遥远的令人沮丧。即使未来能实现,硬件产品也已经迭代了很多次,那个时候的用户,与现在的免费使用者没有任何关系。免费和低价恰恰留不住品牌和客户忠诚度,对于智能硬件创业者来说,专注品质和体验,让硬件赚钱还是最直观的商业模式。
第二个经常提起的话题是打造爆款。最近几年创业者们打造了不少硬件的「爆款」,可惜几乎都是转瞬即逝。算法、芯片处理能力、传感器还都在飞速发展,所谓的爆款很快就被来势汹汹的新品淹没。当消费者相信很快就会见到更便宜、更好用的产品时,他们是不会为单一爆款产品买单的。这种噱头没有必要去过分追求。
最后,作为投资人,对智能硬件的投资有几点看法。
首先,现在是进军智能硬件行业最好的时机。
摩尔定律曾经是科技进步的核心推动力,但是到了今天,它终于失效了。这意味着短期内,计算能力基本稳定下来。于是使用 excel 和 ppt 的投资人,终于可以和把 C++和 MATLAB 作为工作软件的创业者在一个边界里聊天了,当判断行业趋势时,已经不像过去那些年那样雾里看花了。
其次,近一两年最大的变革必然是来自于芯片,intel、高通的工程师们,终于不用再去追求每 2 年晶体管翻番,而是把更多的时间花在芯片的底层设计,以适应各种新应用,发展新功能。未来几年会有越来越多具备特定功能的芯片出现,例如专门用作神经网络计算、VR、图像识别等。在芯片性能没有稳定下来之前,投资任何终端产品都为时过早。
第三,聚合比应用重要。既然终端产品形态、性能都尚无定论,这个阶段过多考虑应用场景也没有太多依据。而对技术、人员和内容产生更多聚合效应的平台更值得关注。举例来说,语音搜索可以聚合声学技术、语音识别、NLP、智能搜索等多重技术,这类的公司可以深入研究。
头图来自华盖创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