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乎的愚人节新产品「值乎」,会给内容社区的商业化带来哪些启发?
2016 年,那个以「分享知识」起家的社区知乎用户数量已经到了 4000 多万。当人们习惯性地用知乎代替百度去搜索一些问题的答案时,投资人和知乎用户陆续开始向周源发问:用户几千万的知乎,到底要如何商业化?
在愚人节前夕,周源给出了一个「尝试性」的答案,一个叫做「值乎」的产品上线。它在社交网络中的疯狂传播以及「付费得到真相」的形式都让人想起曾火爆一时的朋友圈红包。
• 值乎消息的形式是:一条不过几行字的链接,一个引人眼球的标题,一个「打码」被遮盖的答案。「XXX 有一条价值 x 元的消息」;「我有搜狗创始人、CEO 王小川的微信号 XXXX(马赛克)」;
• 被遮盖的部分需要付费观看:每条信息,确切的说是「答案」的价格在 1 元、2 元、5 元、10 元不等;
• 当你付费看到了答案之后,你可以选择「值」或者「坑」:如果你觉得「值」,这笔资金会直接转给发布这条消息的人的微信支付账户中;如果你觉得「坑」,那么这笔资金会直接捐给值乎程序员买格子衬衫。
值乎内测期间最火的一条某经纪人曝出的 L 姓当红男星的微信号,一天净入 13146 元。这样看来,周源说「值乎月流水 20 亿」的目标也不是没有可能。
一个简单的产品逻辑:窥私欲引导人们把自己或他人的秘密在社交网络中传播,以及符合知乎定位的一点是,人们愿意为有价值的信息付费。
在值乎的消息刷屏朋友圈的时候,有人担心它的火爆不会持续太长时间。这是一个值得肯定的结论——看看朋友圈红包就知道了。但是周源为什么做值乎?他在值乎的官方宣传视频中回答:「为什么做这个产品?很多人老是问我怎么做商业化,我很烦,于是我就带着一个团队做了一个商业化的东西。不就是赚钱嘛。」
在值乎这个幽默的愚人节实验背后,知乎近年来一直专注深挖知识与人价值的努力凸显,值乎让人看到了知乎基于「知识与人」的价值与其背后的想象空间。
过去几年,知乎在商业化推进上的脚步十分谨慎。知乎现在的盈利模式还围绕在广告和知识集结出版的方式上。前一种变现的基础是流量,比如知乎日报的开屏广告和这里是广告的栏目;后一种是知识版权与作者的分成,如知乎「盐」系列与知乎周刊等合辑。2016 年之前,广告是知乎的主要收入来源,后者的分成微乎其微。
但是值乎为知乎提供了一种全新的盈利方向。这种盈利的尝试不是基于流量、用户数量,或者单纯的信息,而是真正最符合知乎价值观的「有价值的人分享有价值的知识」,是人与知识的结合。
对于知识的付费,似乎是知识社区们在未来一个可预见的发展方向。但是值乎提供了一种内容与流量变现之外的视角:当知识与人结合,其背后的价值更值得挖掘。一个简单的例子,你的朋友分享给你一条价值两元的信息,告诉你哪本书值得看,你未必会愿意付费;但张小龙告诉你他最近看过的最有价值的书,你也许就会愿意花 10 元点开这条信息了了。这些付费,也许是因为这本书,也可能是因为张小龙这个人背后的价值。
推动知乎前行的是其核心价值「知识的重构」,不同于一般内容的付费阅读,知乎的关键是知识和其背后生产者的价值释放。这也是它商业化过程中的核心,是知乎这家公司最本质的价值追求。
知乎创始人、CEO 周源
可以预见的是,优质内容产出者将很乐于这种全新的模式,知乎会成为一个信息与人价值开发的主阵地。知乎需要有知识经验的人去创造内容,而人是内容的源泉。
知乎先后推出了知乎日报、知乎周刊、个人文集「盐」系列图书以及读读日报。周源曾说:「知乎要提供一台超级印刷机,把每天在知乎产生的一手、深度、有趣的内容,传播给更多的人。」如今,这台印刷机的印刷工人已经有了 4000 万,其生产的知识信息也不计其数。
你可以把值乎当作知乎的一份愚人节礼物,但周源是用值乎抛砖引玉:知乎已经做好商业化准备了,知识变现的时代可能已经到来。
题图来自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