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ogle 关于用户隐私政策的新调整将大大压缩 Android 平台上流氓软件的生存空间。
正如 Sundar Pichai 在本届 Google I/O 大会上开场时所说,「Google 将专注于底层用户核心体验的提升」。这一次,他们修改了关于用户隐私的政策:
- 用户将在第一次使用相关功能时被询问是否授权给该应用自己的隐私权限,而不是像之前那样在安装应用时让你一次性打开所有权限。
- 用户将能够查看某个应用会使用你哪些隐私信息并对其进行管理。
- 用户将能够查看使用某一隐私信息的所有应用并选择是否对他们授权。
- 在应用更新后,用户不用重新进行隐私设定。
- 用户隐私信息将包括位置、相机、麦克风、联系人、通话记录、短信和日历等。
虽然在早前苹果以及小米、锤子等公司已经在一定程度开放了对用户的隐私授权,但 Google 此次的「迟到」入队显然对底层构建更广阔的 Anroid 市场更具生态意义。
根据此前美国知名调查机构 Pew Research Center 的调查显示,有超过 90% 的美国用户对自己的隐私状况表示担忧,而只有不到 10% 的用户认为他们对自己的互联网隐私具有掌控权。而现在,Google 将隐私授予的决策权彻底授予了用户。
但从某种程度上而言,放弃对用户隐私数据的主动权无疑会对开发者以及 Google 自身平台的广告收益带来较大的影响。在目前基于细分用户数据的移动广告市场,关于用户行为数据维度的广阔性决定了最终广告投放和收益的规模。
将隐私数据的开放权授予用户在客观上减少了广告投放的可参照样本,但从整个生态的角度考虑,用户肯定会倾向于选择对自己隐私安全度较高的平台。而只有留住并获得了更大规模的用户才能在更大的方向上着手流量变现。这可能也是出于 Facebook 在移动广告方面的成绩不断超过 Google 而作出的战略性选择,虽然短期内会带来阵痛,但从长远来看却能拥有更大的用户变现可能。
另一方面,对于用户和 Google 都深恶痛绝的滥用用户隐私信息行为,Google 这次在系统授权环境底层的调整无疑是对涉嫌此类行为流氓软件的一记当头棒吓。尽管对于开发者而言,Google 的政策向来是冰冷无情的。但在现实的收益面前,还是有不少开发者选择「铤而走险」。在此前的文章中我曾提到过,「部分工具类应用在安装后未经用户允许的情况下会自动获取用户包括通话记录、短信、联系人等方面的信息,多者高达近 30 项用户隐私权限」。这一调整无疑会砸了哪些「流氓软件」的铁饭碗。
可以看出,这次对用户隐私政策的调整是 Google 对用户和广告收入饱和后增长的双向尝试。但开发者们可要小心了,如果继续「流氓」行为,你失去的可能就是登录 Google Play 的机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