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年以后,人类的机器可以在宇宙中任何一点获取能量从而驱动机器」——尼古拉·特斯拉
Tesla 不仅是一个电动汽车品牌,它还是一个伟大物理学家的名字。尼古拉·特斯拉是交流电之父、无线电之父,是个常与爱迪生撕逼的「天才」,是「堪比达·芬奇」的存在。这个伟大的科学家在 1891 年证实了无线能量传输,他说「许多年以后,人类的机器可以在宇宙中任何一点获取能量从而驱动机器」。
一百多年前的预言,至今听起来仍旧科幻。且不谈工业生产用的的机器,就说我们每天接触最多的手机这类消费电子产品,也还没能全面摆脱那根邪恶的数据线呢。那数据线会陪伴我们终生吗?我们什么时候能大步走进无线充电的时代呢?
昨天,我走进了中关村一家无线充电联盟(WPC)合作的无线充电主题咖啡馆,在那里我找到了一些答案。
用的人为什么用?
Tesla 先生的心愿,有些人正在努力。厂商让硬件支持无线充电,一半为了自己,一半为了我们。
让产品一体化程度更高
最典型的例子是智能手表。因为智能手表的机身空间很有限,元器件的堆叠挑战就已经很大了,再排布充电口是很困难也是很不值得的,所以很多智能手表都选择了只能无线充电。
智能手机做 Unibody,选用金属一体化机身或金属中框搭配玻璃背板的设计,让整机的质感和工艺品质大幅提升了。但电池不可拆卸会对续航体验造成影响,因此支持无线充电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轻这个问题的严重性。
让充电变得优雅从容
我给大家列举一些实际的使用情景吧。
早上起床,刷牙。电动牙刷放在支持无线充电的底座杯子里,你拿起它,它是满电的。此时你如果要带着它出差,它的电量可以坚持半个月。
出门上班手机只剩百分之五的电怎么办(晚上忘记充了)?不需要数据线,不需要车载充电头,你只需要一辆标配了无线充电板的丰田凯美瑞,上班路上堵得越久你的手机电量越多。
到了公司,手机平放在桌面的无线充电板上。你会时不时拿起手机微信微博电话短信,但它的电几乎永远是满的。没有数据线,来电话不用先拔线再接通。没有充电头,不用贴标签写名字。
下午约了客户在咖啡厅谈事情,咖啡厅的桌子上全部标配了无线充电板。再也不用特别尴尬地把移动电源放在桌面上妨碍观瞻了。
晚上约了另一个客户在餐厅吃饭,同样潇洒优雅的事情再次发生。
回到家,关灯睡觉前还要刷一会儿微博或者朋友圈,接着把手机放到无线充电板上等待新一天的到来。再也不用因为黑暗中分不清 micro usb 的正反面而抓狂了,也不用因为摸不准手机充电孔的确切位置而崩溃了,更不用因为早晨迷蒙间拿手机的大力拖拽给地板砸一个坑了。
以上的使用情景有些是我亲身经历,有些来自广告宣传。那这么从容的生活厂商为什么不大力推广给大家都来享受呢?
不用的人为什么不用?
可以不用「家里一根线,公司一根线,车上一根线,包里一根线」听起来是很诱人的一件事,为什么大家不动心呢?
标准混乱,很多厂商不支持
仅仅在消费电子产品领域,无线充电的标准就有至少 3 种,Qi、PMA 和 A4WP。其中无线充电联盟(WPC)的 Qi 标准是最主流的,目前支持的厂商超过了 200 家。基于 Qi 标准制造的第三方无线充电配件也是目前市场上最多的。但是另外两个标准也都有巨头参与,比如 PMA 标准成员里有谷歌,A4WP 标准成员里有三星。同质化的竞争加上多重标准的现实,反而对市场的壮大起到了反作用。
以兼容设备最多的 Qi 标准来说,目前也只支持 80 余款手机。其实细分一下,基本由诺基亚、日韩厂商、Verizon 合作机型三部分组成,覆盖面十分有限。加上前面提到的同质化竞争,硬件厂商很难取舍。即便硬件厂商做了选择,下游配件厂商又会面临同样的问题。
今年三星的旗舰 S6 系列全面支持无线充电算是给市场加了一股强劲的推力。但是略带讽刺的是,三星身为另一个标准的核心成员却还是选择了兼容 WPC 的 Qi 标准。
本是用于手机的技术,为什么全球最大的手机厂商苹果迟迟没有支持呢?WPC 给我们的答案是苹果这个公司「摸不透」。
那无线充电联盟如此重视中国市场,为什么没有和国内的重要手机厂商小米魅族等合作呢?WPC 大中华区市场推广主席沙锦明博士回答说「原因有两点。第一是成本,国产手机厂商大多以高性价比产品为主,靠低价商品占据市场,无线充电模块会给他们的产品增加相对来说不小的成本。第二是不重视,目前国产手机厂商跟充电相关的部门是负责配件的部门,而不是产品定义或研发部门。」
传输距离受限,充电速度也较慢
虽然电磁感应的技术原理本应该可以让能量传输一定的距离,但目前的技术现状还是需要设备和充电板「紧挨着」,让使用的自由度大打折扣。同时,目前 Qi 标准对于手机这类消费电子产品而言,充电电流是 1A,仅相当于几年前数据线充电的水平,与正在飞速发展的快速充电技术相比速度慢了一大截。
安全性是永恒的担忧
虽然我们控制不住担忧,但包括世界卫生组织给出的结论目前都是「不必担心」。与我们保持正常距离进行的无线充电,辐射的强度小于打电话。同时, WPC 的负责人告诉我们,在这个问题上我国的规定其实比欧美更严。
将来会怎样
WPC 今年会在一二线城市安置 2000 个无线充电点。这些无线充电点会分布在餐厅、咖啡厅、酒店或是机场。事实上,无线充电在海外的应用比我们这儿广泛很多。Qi 标准的无线充电板已经出现在了麦当劳、万豪酒店、宜家的台灯和拉斯维加斯的赌场。
消费电子产品的无线充电技术其实已经比较成熟了,因为技术瓶颈一直客观存在,近些年人们只能不断完善现有的技术。我们生活中有很多手机会被静止放置的情境,任何这样的情境下无线充电都可以无缝地为我们服务。当我们常去的公共场所遍布无线充电的装置,我们对电量的「强迫症式」担忧就可以得到很大程度的缓解。我们生活中还有很多一直静止放置的家电,比如电视冰箱热水壶,无线充电技术也可以让它们的形态变得更加前沿和更具科技感。
无线充电目前无法完全替代数据线充电。但其实它并不需要取代谁。它只需要遍布在我们身边,然后稳定持续地为我们提供充电服务,于无声处帮我们把生活质量提高一点点就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