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移动医疗的机会面前,平安好医生选择做一个大而全的平台,用医药电商、健康社区和家庭问诊等打造一整套服务。
品类丰富的平台级应用。这是前不久上线的平安好医生给人的第一印象。
你可以把它当做是自己的健康管理器,完成一系列的健康测试,根据身体状况管理自己的健康日历;
也可以把它当做自己的医疗问诊助手,向家庭医生和专业的医生进行问询,或者将自己在线下医院得到的问诊结果与医生进行核实;
还可以线上购买非处方药品。
连资讯,社区,测试小游戏等都被整合到这款应用中。
在最近流行的小而美面前,平安做的第一款健康管理类产品走的是大而全的路线。
为何选择做平台
在线医疗是一块大蛋糕,根据腾讯企鹅智酷发布的数据,在2014年,在线医疗的市场规模预计 83.8 亿元, 同比增长 26.8%。
巨大的机会面前,医药电商,医药O2O, 可穿戴设备,手机软件等都成为创业者选择的切入点。
是选择单点突破还是建立一个完整的平台?
这个问题在平安健康互联网公司内部争论了很久。
平安健康互联网公司的首席产品官吴宗逊回忆:
「我们把市场的产品都用了一遍,觉得这些产品并没有解决我们的痛点。
医疗和健康是两个需求两个维度,医疗的需求是高刚性,低频度,而健康则是低刚性,高频度,只有刚性才会有粘度,只有高频度才会有活跃用户,两个必须结合起来。
其次,看病这件事情本身,所谓纯咨询和轻问诊很难解决不了用户的问题,给不了实际的帮助。实时响应的体系很重要。
而且,垂直的医药电商平台只能解决一小部分人的需求。
基于以上种种考虑,平安好医生必须做一个平台,一个体系」
今年 4 月,刚上线的平安好医生就采用了十分重的模式。
据平安好医生官方介绍,目前,平台上已经积累了 300 多名全职招募的家庭医生,实时提供咨询服务,5000名三甲医院的医生提供权额外门诊加号,手术主刀预约服务,此外,平台还签约5万名外部签约的主治医生进行每周一次的义诊。
上万名医生怎么来
通常情况下,一个三甲医院的医生时间是稀缺的,除了看病,资深的医生还会有繁重的科研任务。
什么动力能够吸引医生进驻到一个在线医疗的平台中来。
在中国移动互联网大会移动医疗的分论坛中,几名来自传统医疗行业的医生就为这个问题争执不下。
在北京大学肿瘤医院的李子然看来,学习了十几年的医学,一直被教导的就是「察言观色」,而如今要对着一个软件提供咨询服务,对医生来说很矛盾。
「要么是钱,要么是名,要么就是发展机会。」北京协和医院的孟晓阳直言不讳。
在平安好医生的名医馆中可以看到,来自三甲医院的主任医生提供的电话问诊从150 元 15 分钟到 500元 15分钟不等,时间也大多数为中午午休或者晚上的8 点到9 点的休息时间。
这些外部的医生资源得益于平安集团下平安健康保险公司的原有资源。
吴宗逊介绍,「我们跟平安健康保险公司是同一个班子,两个业务,在医疗健康保险的体系中,平安有2500家合作医院,基本上涵盖了北上广深所有的三甲医院以及中西部城市的医院,和1000多家的体检机构。」
平安好医生还通过招聘了 300 名全职家庭医生,实时地提供咨询服务。
我们还需要去医院么
实际上,当你的身体出现不适,需要向平台上的医生咨询时,严谨的医生通常会询问你很多问题。多数情况下,他们会建议你去医院检查。在对话结束后,系统仍然会提示:医生回复仅仅为建议,进一步治疗请到线下医院。
从严格意义上来说,在医疗方面,线上的平台只是起到导诊的作用,把线上的病人导入到线下医院中。
平安好医生也在准备开自己的线下诊所。吴宗逊介绍,上海徐家汇的第一家诊所将在几年下半年开业。而未来,平安计划开办 1 万家诊所。
这些诊所会不会对公共医疗体系下的医院提供补充,或带来冲击,则是另一个话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