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买方主导的房地产市场,一切的信息不对称,不透明都有可能被改善。
赶集和房多多都在打造自己的闭环。
与 58 同城斥资 2.67 亿美金收购安居客所不同的是,赶集和房多多采用的是战略合作的方式,今后,打开赶集网的新房频道,你也会看到房多多的房产信息了。
这家房地产交易的平台在 2012 年起步于苏州,平台围绕着开发商和经纪人展开,房多多通过与万科这样的房地产开放商合作,将新房的资源公开给经纪人,从而展开售卖,平台从中收取佣金。据房多多的 COO 曾熙介绍,在2013年,房多多上的交易额达到400亿,2014年则达到2000亿。
此次两者的合作,赶集将为房多多导入线上的流量,而房多多则为赶集带来经认证的真实房源,使其不仅仅作为中介的信息平台。在佣金分成上,赶集的COO 陈国环表示,最初赶集仍然以售卖广告流量为主,逐步进行交易的分佣。
传统房产交易中有哪些痛点
我们都知道,房产销售分为新房和二手房,一般来说,新房多由售楼处负责,二手房则通过社区的中介售卖给用户。
在传统的新房交易中,开发商的楼层开盘后,通常会在楼层,电视,报纸,杂志等各个媒介上投入大量的广告。如果你留心的话,就会察觉:「给你一个五星级的家」、「毗邻顶级学府,坐拥天然绿景」这类的广告从一线城市的高楼大厦,铺到三四线城市的彩色横幅。
开放商为这些广告付多少钱呢?房多多的COO 曾熙说,大的房产开放商用于营销上的费用是 3%左右,小的则达到 5%。也就是一个年交易额为 100 亿的房产公司,花费在营销推广上的费用达到 3 亿之多。
大多数情况下,这些花出去的钱无法准确地预知效果,在高楼的大屏幕上,你没法像网站上的 CPC(Cost Per Click)为其计算成本。
房多多的一位曾在传统房产销售领域工作了十几年之久的员工回忆,在 2003 年刚进入房地产时还是卖方市场,不愁房子卖不出去,而如今,房地产已经进入买方市场,从媒介广告,到渠道广告,再到各个房产电商平台,大家都在想办法把房子卖出去。
尽管是买方市场,用户端的体验仍然不完美。纯粹地靠线上购买不靠谱,而线下购买效率又很低,需要花上大把的时间看房,同时还会收到各种推销信息的骚扰。
房多多和赶集是如何看对眼的
在身边充斥着链家,我爱我家的门店,搜房等网站的地铁广告时,我们可能会对房多多很陌生,因为在2014年之前,房多多的业务主要是B2B,连接经纪公司和开发商,通过平台上的 60 万经纪人去覆盖 1500万的购房人群,直到2014年,房多多才开始推用户端。针对开发商、经纪人等不同群体,房多多旗下拥有房源宝、房点通、客多多、房多多经纪人和房多多等多款App产品。在客户端的用户数上,房多多显然无法和超过3500万(截至 2014 年 9 月数据)全国注册购房者的搜房网进行比较,它需要赶集这样拥有上亿用户数的网站为起其入流量。
而房多多的线下优势——通过于开放商的对接,拿到第一手的新房源。这恰恰是赶集所不具备的。
从去年开始,赶集陆陆续续地向本地生活的 O2O 进行布局,意在从「生活黄页」过渡到本地化的信息服务。去年年末,赶集宣布斥资1亿美元打造O2O项目「赶集好车」,并在招聘上推出易招聘,打工无忧等产品。房产作为本地生活的另一个重要品类,同样需要以合作的形式完成线下真实房源的验证。
房产 O2O 会改变什么
通过赶集的大量用户数,房多多将为房产商和经纪人带来大量的客户流量。对于传统的开放商而言,这种直接的方式意味着营销费用的降低。
那么营销费用的降低是否意味着我们能用更便宜的钱买到房子呢?
恐怕未必,房地产开发是一个复杂且专业度高的流程,它涉及土地规划,建设施工,营销策划,管理等多个环节,并且受到金融政策的影响。就土地成本而言,据房多多的 COO 曾熙介绍,一些地方的土地成本甚至占到了总成本的 60%。
互联网的进入让信息的流通变得透明,高效,但它恐怕很难撼动实际的房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