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这么火,作为极客的你一定要知道图灵!
这里是公园的新栏目——《完全极客养成指南》,我们会围绕泛科技内容展开,每次可能会推荐一本书、一部电影甚至是一款游戏,而目的只有一个——将还不够极客的你打造成具有「好奇之心与改变之力」的极客。
《完全极客养成指南》将在每周六与您见面。
事情的起因是这样的
2014 年图灵测试的举办方英国雷丁大学发布新闻稿,称俄罗斯人弗拉基米尔·维西罗夫(Vladimir Veselov)发明的人工智能软件尤金·古斯特曼(Eugene Goostman)已经通过了图灵测试,而刚巧 2014 年 6 月 7 日是图灵逝世 60 周年的日子。于是大家都疯了:「机器智能超过人类了么!」「啊啊啊好可怕分不清对面是人还是机器了怎么办!」「图灵的预言实现了!」
但事实并不是这样,或者不全是这样。
首先我们来聊聊图灵
阿兰·麦席森·图灵,被誉为计算机科学之父、人工智能之父,是一位天才数学家、逻辑学家、密码学家。总之这些维基百科都会告诉你,我们来聊聊生活里的图灵吧。
图灵是个非常腼腆的人,与他对门善于社交的犹太人冯·诺依曼相比,这位眉眼深邃的英国人显得深居简出又难以接近。由于花粉过敏,图灵在剑桥任教时每天都戴着防毒面具骑车上班。同时图灵还是一位世界级马拉松运动员,与时空相隔的村上春树一样,他们都习惯在奔跑中思考。每个清晨和黄昏,图灵一个人奔跑在河边,著名的「希尔伯特判定问题」(Entscheidungs problem)就是他在跑步时解决的。
1936 年,图灵向伦敦权威的数学杂志投了一篇论文,题为《论数字计算在决断难题中的应用》,论文中提到的「图灵机」就是现代计算机的原形,而另一位被课本承认的「计算机之父」冯·诺依曼也是表示「真正的计算机之父应该是图灵」。
蓝后我们来聊聊图灵测试
1950 年,图灵试图回答计算机领域最初的问题:机器能思考么?
以及,如果有一个足够先进的计算机真的能思考,拥有真正的智能与思想,我们又如何知道呢?
图灵并没有将问题局限于理论,而是提出了一个实验:几位评委通过计算机终端分别向几对看不见的回答者提出问题,再根据回答分辨哪一方是人类,哪一方是计算机程序。谈话内容无所不包,从八卦到哲学——完全随便。
图灵本人预计 2000 年计算机可以在 5 分钟的谈话后骗过 30% 的真人评委,人们将「毫无争议的说机器实惠思考的」。在实验中排名最高的计算机无论得票率是否超过 30% 都会获得「最像人类的计算机」称号,颁给人类的奖项则是「最人性的人」。1994 年「最人性的人」获得者科幻小说家查尔斯·普拉特在《连线》的访谈中提到过如何赢得这场「人机大战」——「你只要表现得情绪无常,暴躁易怒、言语可憎就行了」。
自 1991 年起,这场持续了 20 年的人机大战中,人类方与机器方斗智斗勇,在如何表现人性上绞尽脑汁。而机器方在 2008 年仅以一票之差输得比赛,人类联盟不由松了口气,可胜利真的会维持下去么?
直到 2014 年 6 月 7 日,这件事第一次出现了转机。
现在,我们来聊聊尤金通过测试这件事
2014 年 6 月 7 日,英国雷丁大学发布消息称,人工智能软件尤金·古斯特曼(Eugene Goostman)首次通过了图灵测试,得票率达到 33%。
尤金·古斯特曼由俄罗斯人弗拉基米尔·维西罗夫(Vladimir Veselov)模仿一位 13 岁男孩开发,软件中的尤金来自乌克兰,母语并不是英语,号称自己「无所不知」,但限于年龄他不可能什么都知道。这个 13 岁的孩子用他的天真幼稚第一次骗过了成年人评委,赢得了图灵测试。
还记得「小黄鸡」么?这个贱贱的小鸡一度风靡网络,机智无节操的回答常常让人捧腹大笑。还有微软发布的人工智能机器人「小冰」,比起「小黄鸡」更具「软妹」魅力。别笑,它们都是与「图灵测试」参赛者无异的软件。
早在 1964 年,来自麻省理工学院的约瑟夫·魏泽保就编写了一个名为「Eliza」的程序,Eliza 通过在语言中提取关键字对原对话进行反馈,让很多人认为 Eliza「善解人意」。一旦用户有所怀疑,Eliza 就采取「请继续」这样更为宽泛的回答。令人震惊的是,许多与 Eliza 交谈的人都会认为是和真人聊天,就算魏泽保亲自解释都不行。学者们迫不及待的表示 Eliza 代表了「计算机如何理解自然语言问题的一种普世解决方案」,甚至被认为在心理疗法上是有用的。
还有「古怪对话」样本,「呆板对话」样本……人类在骗自己这件事儿上,真是一点都不留情面。
说到这里你该明白了,计算机并没有获得智能,它只是掌握了和人对话的「技巧」。它们学会了「模仿」,但还没能真正「思考」。
不过被计算机打败的人类真的能咽下这口气么?评委和参赛者们恐怕要辛苦备战一年以扳回一城,明年的比赛,似乎更有看头呢。
人类联盟,你们,准备好了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