硅谷札记(下):“硬件复兴”对于中国创业者意味着什么

摘要

从硅谷席卷到中国的创客运动,带来硬件复兴的同时,也给中国创业者带来了全新的机会。

点击阅读上篇:硅谷札记·上:当硅谷不再遥远

“每一次技革命都起源于客运” 

这句话是美国最大的出版公司之一 O’Reilly 的创始人Tim O’Reilly 最近在硅谷一次活动上发表的观点。这位年近60的老人是少数历经数次技术革命仍然屹立潮头的人物之一。他在70年代末 PC 出现的时候最早开始撰写面向大众的电脑知识书籍;此后又相继成为开源运动和web 2.0的旗手和主要推动者;他还是最近几年大火的Maker Faire的幕后老板。

TimO’Reilly 认为任何一项技术都会经历从“创客”(Maker) 到主流(Main street) 的过程——那些我们在商店里面看到的大众电子消费品最开始都起源于那些蜗居在车库里的那些创客的突发奇想。

而如今电子消费品从概念到成熟的进程正在大大加快。在以前这个过程可能要长达十年,而如今两到三年就可以完成一个闭环。比如多点触控技术(Multi-touch) 在2005年刚刚成型,两年后立马被用在了第一代 iPhone 上,直接将iPhone的体验和其它手机拉开了一个档次。

仿佛看到硬件新作又一股潮流正在能,将一批新的客从底部抬起,送到浪尖,并予他浪潮的使命。不同于前几次,一群中国人正在成为浪潮之巅的主角。

比如潘昊,是一个只有三十岁的中国创客, 他如今是全球最大的开源硬件制造商之一 SeeedStudio的创始人。不久前他来到硅谷参加了几次科技展览,不管是在 Maker Faire 还是 Solid Conference ,SeeedStudio的展位上都聚集了大量的人群。

潘昊表示,如今开源硬件不再依附大型供应链和廉价工业区,而是分布式制造,小批量产品快速迭代,高度定制化贴近客户。

而SeeedStudio所在的深圳,也已经成为很多美国硬件创业者眼中新的硅谷。之前深圳被誉为山寨大本营;而比起上一代的规模化,新一代山寨厂商却是寻找差异化、小批量和细分人群,这恰恰迎合了新的创客运动的潮流。美国本土的制造型企业,不管是工艺还是成本,都无法与中国的那些工厂相比,而供应链风险,更是每个创业企业不能回避的最大难题。相比之下,从蛮荒之地上成长起来的中国硬件创业者,却有着先天的优势。虽然他们往往一开始被打上“山寨”的标签。但“山寨”的一面是抄袭,另一面却是强大的成本控制和环境适应能力,如果加上良好的设计和用户体验,更能从硬件的红海中突围。短短几年已经有一批中国的硬件企业走在了硅谷的前面。

如今的硬件设计越来越像是软件编程,那些在kickstarter上的众筹产品,很大一部分最后都要在中国的工厂里面实现。而今年以来,硅谷的软件巨头们纷纷收购硬件公司,Nest Lab, dropCam,Oculus VR 越来越刷新着人们的期望,也将大洋彼岸的中国推向了舞台的中心。

1.jpg



中国品牌的机会

就在几天前,一个在诺基亚做产品经理的朋友告诉我:“诺基亚糟糕透了,我想加入小米。”

在那一刻,我感受颇深。回到整整三年前,就在小米第一代手机发布的前一周,雷军来到极客公园,第一次开口谈了他为什么要做小米。当时极客公园还在一个小剧场里办活动,座位不够许多观众就盘腿坐在地上,演讲者和观众几米的距离。

当时雷军说了两句话让在场的所有人印象深刻。第一次是雷军说:“诺基亚已经 out了。” 台下是一片笑声;雷军之后又口出狂言:两年后要将小米做到市值100亿,这次除了笑声之外,更是不少人皱起了眉头。

三年时间在传统行业可能就像一个夜晚那样短暂,而对于互联网,却是几个世纪那样漫长。

就在上个月,就传出了归入微软旗下的没落贵族诺基亚坠入深渊,将裁员 70%;而新贵小米则是冲上云霄上半年的出货量是2600万台。2013年8月,小米估值超过100亿美元,距离雷军那次海口正好是两年时间。

当新技把整个世界平,当所有界和沟壑渐渐消失,呈在我面前的是一个全新的世界。

很多人要问,既然中国已经走在了赶超硅谷的道路上,那么我们还需要”硅谷“吗?

我的答案是:当然需要。

我曾经在去年的一篇文章提到,就如同整个西方文明起源于罗马帝国,而硅谷就是整个科技文明的发祥地。经过半个世纪的发展,从 PC 时代到移动互联网,硅谷一直是科技世界的中心。而如今,它培育的文明种子已经播向了全世界,并将世界连接成了一个整体。

凯文·凯利说:第一批成功者是给世界定下基调的人。乔布斯、比尔·盖茨作为第一批成功者,正激励着今天像扎克伯格、杰克·多西这样的新一代硅谷科技领袖;而在大洋彼岸,今天中国的互联网领袖们,年轻的时候不约而同的将硅谷前辈作为自己的榜样;从这个意义上说,全世界的科技创业者都上是同宗同源—— 那就是硅谷。

当年的日耳曼蛮族,通过学习对手,具备了挑战罗马帝国的实力。新一代的中国科技企业都应该具有国际视野,征服世界的第一步,就是征服硅谷。因为这里有最挑剔的用户,最睿智的头脑以及最有冒险精神的创业者。过去两年,百度、腾讯、360、UC、猎豹等企业纷纷在硅谷开设分部,用来招揽人才、寻找合作伙伴、甚至培育本地的创业者。我相信未来肯定会有更多中国公司加入他们。

不久前我的两个同事出去创业,他们一开始就瞄准的是全球市场,甚至花了很长时间讨论如何取一个能让英语用户印象深刻的名字。他们准备一开始就准备主打海外市场,而他们走向海外的第一步,就是先征服硅谷。

过去二十年资本和技术的差距逐渐缩小,中国公司正在逐渐成为 gamechanger。在科技领域,我认为未来将是中国和美国的天下 —— 放眼世界,只有在北京和硅谷才能见到这么多努力工作的创业者,欧洲那些 ”下班之后发工作邮件“ 犯法的奇葩国家,掉队几乎是必然;也只有中国和美国的创业者们推开门就是巨大的市场,可以毫不费力的找到自己的客户群体,而那些人口只有几百万的小国家里的创业者只有羡慕嫉妒恨的份。

至于我那个想去小米的朋友,已经顺利过了第二轮面试,他现在正恶补中文,只要 offer 一拿到,就将毫不犹豫得跳上前往北京的飞机。

最新文章

极客公园

用极客视角,追踪你不可错过的科技圈.

极客之选

新鲜、有趣的硬件产品,第一时间为你呈现。

张鹏科技商业观察

聊科技,谈商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