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雨欲来,下一代社交产品的四个特性

摘要

从新一波红火的瞬时通讯应用,能看到下一代社交产品的哪些重要变化?

文|杨涛

社交产品的“大革命”山雨欲来,近期「瞬时社交」成为热点,TapTalk、MIRAGE、秒视、BOLT … 这些长得几乎一模一样的应用浮出水面。

从产品角度看,它们只是基于 Snapchat 的交互创新。而创立仅三年的 Snapchat,每天有超过 7 亿条内容被发送,核心用户是大家垂涎的 18-25 岁年轻人。

在这家公司正进行新一轮估值 100 亿美金融资的时候,在瞬时社交开始冲击我们固有思维的时候。更值得费时思考的是:

  • 下一代社交应用应该具备哪些特性?
  • 我们现在使用的这些社交应用,正面临哪些困境?
  • 年轻人,更喜欢用什么样的产品?

这与上述产品,实际的市场表现无关。

一、阅后即焚,分享当下

我们注意到,无论是红火的 Snapchat,还是最新的一系列瞬时应用,「阅后即焚」都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特性。

但值得反思的是,「阅后即焚」难道真的是因为有些东西不方便让别人看到吗?撇开青春期少年与父母同住的烦恼不谈,可查询、可回溯的聊天信息难道不重要吗?难道热衷于使用这些「阅后即焚」应用的年轻用户们,都是在讨论见不得阳光的事情吗?

Now,是他们沉浸其中的重要原因。

因为阅后即焚,所以你的好友只能看到你最新一条的信息,他的感知、情感、触动都围绕在这一刻,不再被其它的无关信息所干扰。做减法带来的沉浸式体验,能够让好友更能体会你当下发送内容的感受。

如果你使用微博、微信,一上去就是游戏提醒、好友添加提醒,又有多少人@你或者给你评论了,这时候对于好友之间的交流其实是扣分的。

除了 Snapchat 引入的「阅后即焚」外,新的瞬时通讯应用们在交互层面做了更多的创新,如直接显示图片/视频取景窗、点击发送、去除 Chat 窗口概念,而着重在「分享给谁」、「分享啥」这两点。

二、我不是真的需要那么多朋友

一个迷思是,当每个人的微信都有超过 200 人好友的时候,这里面有你的老师、同学、老板、同事、前男/女友、现男/女友、情人的时候,我们的社交效率是否降低了?我们是不是更不想分享了?

你在数量众多的微信联系人里面,依靠搜索才能找到你想要交流的朋友,然后再想想我是要打字还是要发图片还是发视频呢。就连发个朋友圈,也得想这个要是被老师、同学、老板、同事、前男/女友、现男/女友、情人看到了怎么办。

以上的困扰可以总结为:社交好友增加,效率降低,成本增加。

以上的问题当然可以通过一些功能的设计来改善,但是每增加一个功能都将复杂化产品的使用体验,正正是否得正,是一个未知数。

解决的办法就是,把那些我真正需要频繁互动的「密友」,挪到一个单独的地方来互动,把工作啊、买卖啊、代购啊全部忘记,微信只用来解决基础需求。

密友有两大特征:第一是关系比较好,第二是进行频繁的私下互动。

如每天需要给爸妈发家里小孩的照片,每天要给女朋友发自己在干什么,每天要跟闺蜜家长里短,每天要跟情人卿卿我我 …

所以,「密友」类应用不需要考虑所有人的复杂需求,只需要为那些真正需要频繁「勾兑」的密友服务。

为什么密友们总是喜欢用图片和视频来互动?

参照 QQ 泡妞的经验,妹纸跟你不熟肯定不给你照片、不跟你视频,所以可以看你脸并且愿意进行高密度私下互动,才能算密友。所以图片、视频受到青睐,也就不足为奇了。

三、快,快,更快

这一波「瞬时通讯」应用带来的一个巨大创新,就是简化了信息发送的流程,即便是号称吸引年轻人的 Snapchat 也逃不过传统的“拍摄→润饰→确认→发送”流程。

而点击进行拍摄,松开即发送,这是一个伟大的交互创新。有多伟大?以前微信发送图片给好友至少需要四个步骤,如果从相册中选择还需要增加两次以上的点击,如果照片不是近期拍摄的还需要大量的滑动和查找。

而「瞬时通讯」应用只需要一步,点击拍摄松开发送。从三步到一步,我们应该向最早敢于使用这一交互方式的 TapTalk 致敬。

预计未来包括微信在内的众多社交应用,都会吸收或部分吸收这一新的交互设计,以提升用户在发送消息上面的效率。对于密友类应用,因为发送图片/视频内容频率更高,所以获益也会更多。

总结一下,未来的下一代社交应用,将着力在提升用户互动的信息效率,交互上的优化只是一个部分。

举个栗子,我从不认为从 WhatsApp、Kik Messanger、Talkbox 带来的「语音短信」是一种好的创新,它节约的只是大家打字的时间。但语音在「易读性」、「收听的便利性」、「声音易受环境影响」方面都有巨大的缺陷,为什么不能更进一步直接把语音识别为文字?或者使用一种我们都还不知道的未知方式来进行沟通?

时间会证明「语音短信」只是一种妥协的中间策略:无论相比文字的表达性、电话与视频的丰富性,都没有任何优势。我们需要耐心,技术创新与设计创新,将持续优化我们使用与传播信息的效率。

四、生活化与场景化沟通

交流与分享,是否能够更完整表达你的生活与状态,是我们评价一款社交应用在情感承载是否合格的唯一标准。

举个栗子,你正在欢乐谷玩。

你发一条短信跟朋友说「我在欢乐谷玩」,过了半小时朋友收到短信,回复「玩开心一点哟」。

你打电话跟朋友说「我在欢乐谷玩,好刺激好开心」,朋友能听到周边人呼喊的声音,以及你的呼吸声。朋友可以当下进行回应,说「好棒,下次我们一起去吧」

你发了一条朋友圈,并附上正在游玩的刺激照片,说「今天在欢乐谷玩,好刺激好开心」,然后有一些看到的朋友点赞,有人在问「你旁边那个男的是谁?男朋友?」

你用美拍做了一个包含今天游玩内容的短视频发给爸妈,爸妈很开心,然后串门的时候还给邻居家阿姨看「孩子们去欢乐谷玩,好像不错的样子」。

你通过微信给老公发了一张自己在玩的图片「老公,好好玩哟」,老公过了十分钟回复「宝贝,今天加班不能陪你一起玩,下周我们开车去十渡玩吧」。

你在运行的过山车上,拨 Facetime 给还在加班的开发同事「哈哈哈哈哈哈,你们这帮苦逼的佃农」,对方一脸黑线,直接挂断。

我们发现,通过不同方式,不同载体及载体的结合。如文字、视频、音频、语音、表情、图片,波形、音乐、动作、眼动、表情 … 所表达出来的状态和情感是不一样的。

我不能告诉大家,什么是未来需要的沟通方式。但更无缝、更智能、更富化的表达方式一定是未来的社交产品所需要具备的特质。

如看到老公到家了,自动给老公发一个笑脸「老公辛苦了」。或者在你出门去采访的时候,自动更新你的状态为外出,并设定自动回复。或者在你特别开心的时候,自动拍摄一段 10 秒的视频发布在社交网站上…

结语

我们很难去判断,这一波的「瞬时通讯」应用是否能获得市场和用户的青睐,但我们的确从中发现了一些重要的趋势:

  • 专注表达当下
  • 只跟需要的人社交
  • 更高效的信息互动
  • 生活化与场景化的沟通

这四大趋势,将会在未来的一段时间内被众多社交产品吸收或演进,沟通更加回归本质和专注,改善低头族们的线上社交生活。

最新文章

极客公园

用极客视角,追踪你不可错过的科技圈.

极客之选

新鲜、有趣的硬件产品,第一时间为你呈现。

张鹏科技商业观察

聊科技,谈商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