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我要在中西文之间插入空格呢? 这是什么规定吗?
不知道老读者们有没有注意到过,公园的文章,向来在中文与英文单词之间是有一个空格的。
我也不知道自己是在什么时候注意到这点的,但是可以肯定的是,应该是在去年年底,成为产品观察家后。 在极客公园的稿件写作规范里,我看到了这一条。
那时候,我并没有考虑"为什么要加空格"的原因,但是我觉得,加空格之后的阅读体验确实比以前好很多了。 而且,我的标点体系是半角标点,在中英混排时空格会让我的行文显得没那么混乱。
于是,我便很愉快的在往后的文章里都加上了空格,并且把这一条规则加入了科技锋芒团队 (很多时候,我都会对这个团队的存在产生怀疑) 的写作规范中。
为什么我要加空格
今天之所以会想到这个问题,还是和产品观察家有关。 因为今天公园发布的一篇观察家文章,通篇没有空格。 习惯了中文西文字符之间有空格的我,顿时感到无比别扭。 文章的内容确实不错 (作者貌似是 #1 的产品观察家),但是中西文混排的的体验着实糟糕。 但是,我又发现,就在一天前的早知道中,空格也是时有时无。 似乎,公园对空格的限制,开始慢慢不那么严密了。
看完了这篇文章,我开始考虑这个问题。 为什么我要在中西文之间插入空格呢? 这是什么规定吗?
Google 一番之后,我得到的答案是,并没有这样的正式规定,但是在优秀的博客作者之间,这是约定俗成的规范。
实际上,中西文混排时,如果不加入空格,视觉效果是突兀的。 比如:
欢迎来到Android Design,一个让你学习如何开发优秀的Android应用之处。
欢迎来到 Android Design,一个让你学习如何开发优秀的 Android 应用之处。
上下两句话有两个区别。 上面是我看到的大部分人所习惯的中西文混排方式,采用全角符号,中西文字符之间不加空格。 而下面则是我现在一般情况下的混排方式,采用半角符号,中西文字符之间加入空格。 对于我来说,上面那句有两个令我不爽的地方。 其一,到/的与 A,d 与应之间没有空格过度,全半角字符粘在一起,看起来特别突兀。 其二,Design 后面跟了个全角的逗号,看起来很诡异。
而按照我自己的习惯来的好处,中西文字符之间有一个空格的过渡,西文字符后跟的标点符号也必定是半角标点,不会产生违和感。 而对我而言,在中文字符间/后看到半角符号也已经习以为常 —— 况且,我也不认为半角标点在中文间可读性很低,因为它们通常会和一个空格一起出现。
如果你经常用 MS Word 或者 Adobe Indesign 之类的软件,你也许会注意到,在默认设置下,中西文混排时,会在西文单词前后增加距离,而增加的距离大概相当于一个半角空格的宽度 (略少一些)。 这样的话,即使用户没有刻意去打一个空格,也能顺畅的在中西文混排时过渡。 另外,我如果没记错的话,某国内著名输入法的 Mac 版本也在更新之后加入了 "自动在"英文单词前后加空格" 的功能。
也许随着时间的推移,总有一天会有一个正式规定出现吧。 但是我可以肯定的是,正式规定里空格是一定会加的。
杂谈留白
正经的东西说完了,扯些有的没的。
昨天在想着这些问题的时候,正好发现了一个 Chrome 扩展,叫做"为什么你们就是不能加个空格呢?" 可以在 Chrome Web Store 下载到。 它的作用很简单,就如它的名字一样,可以在没有空格的全半角字符之间插入一个空格。 那篇极客公园的观察家文章,经过处理之后看起来顺眼多了。
当然,有趣的事儿肯定不止这么点。 进入设置页,你会看到作者语重心长的劝 (扯) 诫 (淡):
漢學家稱這個空白字元為「盤古之白」,因為它劈開了全形字和半形字之間的混沌。另有研究顯示,打字的時候不喜歡在中文和英文之間加空格的人,感情路都走得很辛苦,有七成的比例會在 34 歲的時候跟自己不愛的人結婚,而其餘三成的人最後只能把遺產留給自己的貓。畢竟愛情跟書寫都需要適時地留白。
看到最后一段话,我久违的感到一丝寂寥。 整个设置页都非常欢脱,就只有这一句话非常正经发人深省。 作者并没有直接给出自己的网站,但是留下了自己的代号 "Vinta。ws"。 顺藤摸瓜,我找到了他的主页与博客。 这是个玩世不恭的台湾人,现在有了正式工作,早出晚归。 曾经维护过两个博客,但都停更已久。 博客内容可说风趣幽默,讽刺辛辣,无所不包。 我花了一个晚上的时间浏览那两个博客。 有兴趣的同学还是自己去看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