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古而便捷的操作让我们有理由在荔枝FM停留,但最为关键的是的确有用户愿意将自己的认知盈余以播音的方式体现出来。
知乎让我们看到了认知盈余的现实效果,终于发现除了在微博上靠制造段子而活的职业外,还真有朋友有大把时间愿意为大家答疑解惑,然而跳出文字的盒子,是否还有用户愿意为你录制一档免费的音频节目?
荔枝 FM 作为一款电台类 App,还原了收音机和录音机的界面,简洁的配色和复古的操作让我们回归到那个还没有太多干扰的时代。录音操作足够简单,让下载了该应用的用户,都能随时随地录制一档节目。没有传统的电台节目,通过 UGC 制造内容,听起来是不是有点不可思议?
复古与便携
「复古」和「便携」理应背道而驰,但我们却在荔枝 FM 的界面设计上看到了两者的交融。荔枝 FM 的操作界面参考了德国著名品牌博朗,从博朗 RT 20 收音机得到了灵感,一个硕大的调台按钮占据了屏幕的主要位置,和传统的收音机一样,荔枝 FM 的显示屏只提供了主播和节目两个简单信息,不希望用户被图片等太多复杂信息所干扰,调好台,将手机放到一旁,沉浸在其创造的氛围里。
录制节目界面保持了同样的风格,但和其精致的设计不同,录音界面上手不难,省去专业录音软件繁复的编辑过程。荔枝 FM 同样参考了博朗 TG60 的设计,当开始录音,录音室中的「ON AIR」标志亮了起来,此时两只录音盘随之转动。点击话筒按钮开始录音,中途再次点击代表暂停,次外你还可以添加符合场景的音乐作为伴奏,最后一步操作就是点击完成。很简单不是么?你可以随时随地扛着这台录音机了。
认知盈余的入口:电台太严肃
荔枝 FM 目前全部采用 UGC 模式,没有传统电台参与正是其创立的原因:传统电台太严肃。唯一覆盖全国的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前生是在革命根据地延安成立的延安新华广播电台,听名字我们就能猜到其浓厚的政治意义。虽然我们现在也能听到各种音乐节目,一些相声小品,或者是偶尔出现的明星访谈,但和电视节目相比乏善可陈,尤其是电台逐渐萎缩,集中在驾驶途中播放,起到得更多是仿瞌睡作用。
荔枝 FM 并没有将喜马拉雅和窄播这类已有的电台应用归类为自己的竞争对手。他们认为前者还只是将传统电台的节目搬到了网络上来,只是提供了更好的交互方式,并没有解决传统电台目前节目单一的问题,自己不能产生内容制约了他们的发展,即便类似于「东吴相对论」和「晓说」这类优质的网络脱口秀开始登陆以上平台,其种类还是有些严肃。
啪啪和唱吧的出现和随之火爆让荔枝 FM 团队从其他产品线上将目光转移过来,不过他们依然认为图片加声音更像是微博而非电台产品。许朝军经过思考决定将啪啪的录音时长放开后,啪啪更倾向了电台的模式,图片是否会成为干扰或以往由于设备的限制产生的「纯声音」是否应该延续?倒是值得我们思考。
认知盈余的出口:不可思议的热情
传统电台将用户逼到墙角后,用户产生的热情让人始料未及。从已有的数据来看,这些草根播客大多花费五到十几分钟来准备自制节目,稍后录制的节目时长在二十到三十分钟之间。其内容囊括了:诗歌朗诵、音乐推荐和儿童故事等。目前荔枝 FM 还未提供明确的播客收银方式,这些 UGC 内容很好地回答了「有人会有这么长时间么?」和「个人用户会有录制自己节目的热情么?」这两个问题。
运营先行让荔枝 FM 看到了这样的盈余并吸收了潜在的用户。目前荔枝 FM 的手机应用还未正式上架 App Store,但其在开发应用的同时已经在豆瓣和微信公共账号上进行宣传和电台试听。据极客公园了解,其微信公共账号的订阅量已经能达到明星级账户水平。当其应用上线就已被大家「熟知」,最为关键的是,微信这种对用户没有使用成本的方式,让更多原本被朋友推荐,抱着好玩形态的用户有了对电台的认知。
目前电台的认知度显然是最为主要的问题,如何将已经没有收听习惯的用户拉回「收音机」旁,还需各个电台应用营造出这样的氛围。此外,传统的广告模式依然可以应用,但是显然这不是互联网是颠覆。
在荔枝 FM 上我们看到了认知盈余的效果后,是否能认定 UGC 的形态将成为未来电台的主流?或许下此定论尚早,保持社区核心用户持续贡献内容的热情则是 UGC 社区能否持续成长的关键。我们看到了知乎日报,相信也能看到荔枝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