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通过亲身经历测试对比了 Nike+ FuelBand、Fitbit One、Jawbone UP 以及 BodyMedia LINK,给我们带来了从功能到可穿戴性的全方位测评
极客公园最近对“可穿戴设备”这一话题进行了不少讨论,在上一期“软与硬”的活动中,各个嘉宾也阐述了自己的观点。抛开对美好未来的憧憬,现有的可穿戴设备主要集中于运动健康领域,这些设备的实际性能到底如何?Shyam Patel 通过 28 天的实际测试给我们带来了目前最详尽的测评。
“可穿戴设备”、“计步器”或者是“体型健康检测设备”,无论你给现在这些可穿戴计步器叫什么名儿,都不可否认这个市场正在蓬勃的发展,可穿戴设备的设计初衷便是通过 24 小时的携带,收集用户的数据,最后自动上传到手机或者电脑上。
“Jawbone Up 上的移动盖是不是太小了,容易丢失?”,“Nike+ FuelBand 戴起来舒服么?”诸如此类基于个人生活方式和喜好的问题,并不包含在我(Shyam Patel)的评测范围内。以下的测评着重于,计步器是否准确记录了我的活动,并将数据及时反馈,是否能正真的使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健康。
计步准确度测试
我采取了两组对照试验去测评计步器的计步准确度。首先,我在跑步机上以 2.5m/h(此处的 m 代表英里,1 mile = 1.609344 公里) 的速度走了 400m(与地面平行)。于此同时启动所有计步器,在行走的过程中,为避免误差我与朋友各自计数。以下就是实际测量结果。
从上图我们能直观地看出 Fitbit One(以下简称 Fitbit)和实际结果相同而 Jawbone UP(简称 Jawbone) 的表现也不赖,仅仅只有一步之差。
第二组测试是在正常步行中进行的,同样是 400m 的距离。
此时数据显示,Jawbone 和实际结果相同,而 Fitbit 的误差也可忽略不计。在这两组对照测试中,Fitbit 和 Jawbone 以绝对的优势胜出。
28 天使用测试
和上述的对照测试不同,以下是我在 28 天日常生活中所记录的数据。
从上述图表我们能够看出,Fitbit 和 Nike+ FuelBand(简称 Nike+) 分别处于测量范围的峰值和谷值,而 Jawbone 和 the BodyMedia LINK(简称 BodyMedia) 处于平均值并且数据比较接近。由于实际行走步数未知,从而此次测试还不能妄下定论。下图通过矩阵的形式,展示出各个设备测量到的步数以及和其他设备相比的差值。
为了更好的理解,让我们假设 BodyMedia 给出了准确的结果,那么 Jawbone 少走了 3%,Nike+ 则高出了 31% ,Fitbit 少了 21%。
仅通过数据的显示来判断,我们会发现 BodyMedia 和 Jawbone 应该是最准确的。在 28 天的测试中,相比其他计步器,两者之间的差距都在 3%。再综合最早的两组对照测试,Jawbone 在准确度方面击败了 BodyMedia 。然而这里却忽略了测试环境这项因素,我将 Jawbone 和 BodyMedia 戴在了左手而且数据都是在冬天测得的,大冬天里,我通常将左手塞到口袋里,拎篮子的时候手又处于相对禁止状态,这样两种情况必然导致记录的步数低于实际。
为了能更加客观的测评,我取出了第 15 天和第 28 天的数据进行比较,第 15 天我在超市购物,左手提着袋子。搬箱子和家具让我在第 28 天忙碌了一整天,左手自然参与到其中 。以下则是以 Fitbit 为基准得到的数据。
从而我们能得出 Fitbit 是最为准确的计步器的结论,但是为了解戴在左手产生的不准确度,我期待能进行 Fitbit One 和 Fitbit Flex(是 Fitbit 系列的新产品与 Jawbone 类似可以戴在手上) 的比较。
如果计步的准确度成为了你选择的基准,我推荐 Jawbone 或 Fitbit 。当然将 Jawbone 戴在左手确实会产生误差,不过无论如何,Nike+ 的表现性能较低是个不争的事实。
卡路里的消耗量
BodyMedia 独有测量卡路里消耗量的功能,于是我将其作为测量的基准,通过 BodyMedia 能测量出皮肤的温度,热流以及皮电反应,通过这些指数,计算出代谢当量(METS) 后进而可以核算出消耗的卡路里。
当我们脱下 Nike+ 后,便停止记录,但即便不随身携带 Fitbit 同样会记录下每日的能耗,为了统一测量,我给 Nike+ 设定了一个日卡路里消耗值 ——2000。以下便是测量的数据:
从曲线图上我们能直观地发现,Jawbone 测出的数据要明显低于其他设备。以 BodyMedia 为基准,利用 28 天的测试中获得的数据制作出以下表格。
结果出乎意料,虽然 Fibit 和 Nike+ 都没有内置卡路里消耗传感器,但是结果的误差却很小。因而我不会将 BodyMedia 作为首选的设备,它重量过大,而且穿戴繁琐。
在测量卡路里消耗的环节中,Fitbit 和 Nike+ 胜出,Jawbone 的误差确实有点大。
活跃度追踪
通常有两种方式来追踪你的活跃度:时间和节点。以上设备都支持时间追踪,Nike+ 和 Fitbit 还提供了节点记录系统,虽然各个设备都能以时间作为度量衡,但还没有一个准确的标准来评定“活跃度“,他们的分类如下:
- BodyMedia:平和、激烈(Moderate Activity,Vigorous Activity)
- Fitbit:平静、轻度活跃,活跃,非常活跃(Sedentary,Light Activity, Fairly Active, Very Active)
- Jawbone:活跃时刻(Active Time)
- Nike+:活跃时刻(Active Time)
看起来还不够直观,于是我简化了标准:
- BodyMedia:平和(Moderate Activity)
- Fitbit:轻度活跃(Fairly Active)
- Jawbone:活跃时刻(Active Time)
- Nike+:活跃时刻(Active Time)
注释:其他设备都是以小时和分钟作为计量单位,但是 Jawbone 并未说明其测量单位。
从上述结果我们可看出,各个数据间的差异都很大,不适合直接比较。不过从我个人的体验而言,Fitbit 和 BodyMedia 还是最实用的。而 Fitbit 的优势在于它可以全天候地进行监测,即使在你睡眠时也不例外。
活跃值
Nike+ 和 Fitbit 都关注于活跃值,分别称之为‘耐克能量’和活跃值。Fitbit 的活跃值越高,其图形展示花朵就越圆满。不过这种方式没有太大意义。例如设定每天要获得 2000 点耐克能量,但当你发现离目标还差 200 点时怎么补救呢?跑 5 分钟还是半小时?系统没有给出明确指示。
通过比较 Nike+ 和 Fitbit 的活跃值,你能看到他们的贴合度很高,然而如果你追求的是更有帮助的数据,BodyMedia 和 Fitbit 则是更好的选择,他们通过设定目标来督促你继续锻炼。
睡眠检测
除了 Nike+ 外其他设备都支持睡眠检测。但我认为这是检测项目中最鸡肋的一项。我很难确认这些设备是否都全程检测了我的睡眠, Jawbone 和 Fitbit 要求你在入睡前和醒来后按下按钮作为记录始末的节点,这就意味着这些设备并不能自动检测你是否真正入睡,而 Fitbit 还要求你外加一个手环,不过实际情况是,每当早上醒来,这个手环早就脱离。
即便是绑定在手臂上的 BodyMedia 也并没有正真地检测到我睡眠质量,唯有我决定开始睡觉了我才会带上它。如果你带上它看两个小时电影,BodyMedia 则假定你已经睡着了。
通过这些设备内置的加速器可以记录你的睡眠时间,通过检测你睡觉时的动作,来判断你睡眠的质量:深度睡眠、浅睡,入睡时间多长。以下是各个设备的具体测量内容:
- Fitbit : 入睡时间、睡眠被打断次数、在床上的时间、睡眠效率、睡眠总时间。
- Jawbone:睡眠小时记录、浅睡、深度睡眠、入睡时间、在床上的时间、睡眠被打断次数,被打断时间。
- BodyMedia:睡眠起始时间、睡眠结束时间、睡眠时间、躺下时间、睡眠效率。
总而言之,这个功能感觉像是为了博得市场的欢迎而强加进去的。我怀疑,像我一样的计步器使用者们,大多是在头两周好起劲过去后,就懒得再去记录自己的睡眠质量,因为他们没有提供可靠的数据。以下就是记录中我的睡眠时间。相比而言,BodyMedia 比 Fitbit 和 Jawbone 要简单些,不过还得记住别忘了绑上它。
最后的思考
对于和我一样的监控症患者来说,这些设备都不可错过,在这个未来的蓝海市场,现在进入为时不晚。未来的畅销设备,必然是更加智能,无需过多地考虑是否需要穿戴,或被遗忘,不需要接入其他设备的多余动作,数据便能自动同步,相应的操作系统也应该变得更加简便,在不知不觉中督促我变得更健康。
想知道 28 天对比测试后我的结果是什么?Fitibit One!
终极比较
“到底哪个设备应该成为首选?”我最近一直在被这个问题轰炸,个人的偏好以及产品的的版本不同让我很难下定论,目前来说,任何一款产品都还不具备独占市场的能力,有趣儿的是,人们往往问的是“Fitbit 和 Jawbone 哪个好?” 却忘了运动市场的巨人 Nike。
数据的解放
除了 Fitbit 和 Jawbone 外,其他的计步器都将数据封存在了自己的系统内。只有付费到高级版本后,用户才能导出 Fitbit 内的数据。对于一个无所不能的码农来说,简直就是一种嘲讽。内置的数据呈现方式一直无法让我满意,相较之,还是 Jawbone 比较靠谱。
按钮
相比较而言,Jawbone 的按钮体验最差,设置在手腕内侧的按钮让我总觉得变扭,Fitbit 由于体积过小,被塞在裤兜里时,常常被动触发计时器。还是 Nike+ 让人觉得最舒心。
后电脑设备
Jawbone 把自己定位为后电脑时代的设备且不提供网页界面,只能通过应用查看数据,这样的自信应该是来自于其优秀的数据呈现形式和易用的操作,不过矛盾的是,提供了 USB 数据线而没有变压器,让你只有想要充电时才会想到电脑。
配件和内置应用
Withings 和 FitBit Aria 是两款不错的电子秤配件,他们可以把测得的数据直接通过蓝牙或者 WiFi 传输到你的 Fitbit 和 BodyMedia 来代替人工输入,此外 Fitbit 还和不少网站合作,你可以把你的数据整合到其中。
如果你使用的是 BodyMedia ,Withings iOS app 将成为你的首选应用,其补充了 BodyMedia 没有图表化显示数据的遗憾。
同步
能够无线传输数据和有数值界面显示是 Fitbit 让我爱不释手的重要原因,相比之下 Jawbone 就显得乏味了。
续航时间
在这 28 天里我全天使用这些设备,除了 Jawbone 需要充三次电,其余设备一次充满后即可使用:
- Jawbone :9.8天(三次充电平均值)
- Fitbit :13.5天
- BodyMedia :22.1天
- Nike+:26天
穿戴感受
Fitbit 小到让你感觉不到它的存在,而每天我不得不在众目睽睽之下带着其他设备招摇过市,当然我也常常会把 Fitbit 遗忘在某个口袋里,不像其他设备,好像时时刻刻在提醒你“别忘了,我就在你身上”。
最佳应用
如果让我给这些计步器所提供的应用体验排名,结果如下:
- Jawbone
- Fitbit
- Nike+
- BodyMedia
震动闹钟
最让我惊奇的是 Fitbit 和 Jawbone 提供了震动闹钟功能,到了设定时间点后能自动震动提醒,在 Jawbone 上选择轻度睡眠,默认半小时后自动震动,这项功能确实是一项对 Philips Wake-Up Light 非常好的补充。
通过上述测评,我们可以看出,现有智能计步器,已能满足了我们的基本需求,例如计步、卡路里消耗量和睡眠检测等,当然,在准确性方面还有待提升,此外,震动闹钟功能和其他第三方设备的接入让其超越了“计步器”这个简单的概念。是否能更加智能,更加轻便是我们对未来的期待。如果列为看官有些心动了,国内的大麦和咕咚可以试试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