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北京等一线城市热烈讨论智能电视时,位于中部的三线城市合肥的消费者们在面对来势汹汹的智能电脑时又是什么样的反应呢?
2012 年 12 月 4 日,《经济学人》官网上发布了一篇名为《都市经济体》的报告,通过图表列出了世界增长最快/慢都市经济体。从最近5年来看,按实际人均GDP计算,世界上增长最快的都市经济体是中国安徽的省会城市合肥。按照合肥的城市发展战略规划,到 2015 年,要达到市区人口 400 万,总人口超过 600 万,远景市域人口突破 1000 万,市区人口突破 800 万的目标,成为中部的区域性特大城市。
合肥已建有 2 座万达广场(未来会达到 5 座),国际奢侈品 LV 于去年进驻合肥,海底捞也于前不久开业。根据智联招聘发布的《2013春季职场才情报告》,合肥在参选的 24 个城市薪酬排名中名列第 17 名,平均月薪 3151 元。合肥的城市购买力直逼二线城市。5 月初,中国电信的 4G 体验活动选择在合肥首次向全国公开亮相。苹果产品的专卖店在市区随处可见。那么在这样一个城市里,智能电视是否能取得足够的市场空间呢?
卖场初窥
我走访了合肥四家主要电器商城的门店,分别是:苏宁、国美、百大电器和五星电器,分别位于比较繁华的三里庵和三孝口。四家电器城里的电视展区基本相似,进驻的电视品牌相差不大。长虹、海尔、创维、TCL、康佳、海信这六个老牌国产电视厂商均在四家门店中设有展区,而索尼、夏普、三星、LG、飞利浦等国外厂商在苏宁和百大中较为齐备。联想的展区则比较低调地藏在商场侧边,我差点都没发现。
国内和国外电视厂商在对智能电视命名上有比较明显的区别。国内传统电视品牌纷纷冠以“云”字头称谓,如海尔云 TV、创维酷开云电视、TCL 智能云电视、康佳同步云电视。而国外品牌并没有在云、智能之类的概念上有太多着笔。国产智能电视系统全部基于 Android 4.0 定制而成,操作界面等于是一个放大版的 Android 手机,但是 UI 相当粗糙,通过遥控器的操作比传统电视更为复杂。国外厂商内置的大部分为自主研发的系统,功能和操作相对简单,但比前一代的数字电视有更加美观的操作界面,并且能够通过有线和无线方式浏览网页。
消费者买账吗?
我走访苏宁电器的过程中遇到一对年龄约四五十岁的夫妇来选购电视。他们说自己家的电视看了十几年快坏了,现在打算换个新的,逛了好几家电器商城发现卖的都是 40 寸乃至 60 寸的智能电视,动辄 10000 元以上的价格让他们无法接受。而且他们目前用的仍是诺基亚的功能机,对智能电视眼花缭乱的操作界面感到找不着北。尤其是店员演示如何连接无线网时,这对夫妇表示完全记不住这些步骤。店员在向他们介绍智能电视的系统时也存在不少常识性错误,比如“电视预装的安卓 4.0.4 是最新的系统,比手机上的 4.0 更先进”之类。这既不能加深中老年客户对智能电视的认知,也会让懂行的年轻人觉得不专业。这对夫妇对我说,他们只是想买一台三四千块钱的屏幕大一些的电视而已,对于上网功能兴趣不大,因为家里已经有一部台式机。游戏功能就更是鸡肋了,他们压根就不玩游戏。
我的一个同龄女性朋友现在合肥定居,正在和她的男朋友小游置办新房的家电。小游在一家工程公司从事质监工作,有一部 iPhone 手机和 三星的 Galaxy Tab 平板电脑。我问小游打算买什么样的电视,他说一台普通的三星智能电视即可,价位在 5000 元左右,具备上网功能。他表示对国产智能电视的界面和操作体验“无法忍受”,还不如用他的三星平板看电影。但他对风传的苹果智能电视抱有很大兴趣,如果上市的话会考虑入手一台(前提是价格能承受)。
智能电视推广得从头做起
虽然各家电视厂商纷纷在电器商城里打出智能电视的牌子,但是买账的消费者并没有想象中的多。尤其是比非智能电视高出一倍乃至数倍的价格,让合肥这个三线城市的普通居民难以承受。另外,很多中老年消费群体连智能手机尚且不会用,让他们来操作一个 40 寸的安卓手机更不可行。不像北京到处都能看到背着笔记本电脑的上班族,或是手持平板电脑的年轻一族,合肥街头携带笔记本电脑上班的人仍在少数,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合肥的移动办公水平相比一线城市的北京差距还是不小。移动办公的普及率意味着对智能设备的熟知程度。
要在合肥这样的城市普及智能电视,首先要降低 3G 网络资费、提升网速,加快提高智能终端设备的使用率,为普通消费者对智能电视有一个基本的认知打下基础;其次,智能电视的相关新闻、知识讲解应当深入到三四线城市,比如前不久发布的乐视 TV,我问了很多在合肥的同龄人都压根不知道这个信息;最后,提升现有智能电视的操作体验,三线城市消费者因为对智能设备接触率相对一线城市较低,更需要简单直观的操作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