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企业都在谈微信营销,但是真的随便就能做好吗?本文探讨作为营销工具的微信如何做好的几点认知。
编者按:曾经喧嚣一时的微博营销渐归沉寂,微信营销再度喧嚣尘上。不过微信营销该怎么做,以及如何做好微信营销,观察家 @李东东 终于忍不住要吐槽一番了。
没有任何情境能比“步子迈大了扯着蛋”更贴切地形容眼下的“微信营销”潮。
经过微博的洗礼,越来越多的企业和营销公司开始不假思索地投入资源布局微信营销。已经错过了微博这艘大船,我们说什么也得抢到微信的船票!
“一对一告知”、“深度互动”、“微信电商”,“微信 CRM”等迷人的概念,让所有人不止眼前一亮,简直就是满眼星星、想象力爆棚。
最近开始了解微信营销,通过各种业内沟通机会,我心中关于此主题的认知和理解渐渐清晰。以下为个人粗浅的观点总结(我是妹纸,所以轻砸或者尽量别砸):
一、我的态度是:企业一定要开始研究如何利用微信!
吴晓波说过,这个时代,每个企业都要懂得电商,否则很容易被洗牌淘汰掉。进入全民移动时代,每个企业都要研究并着手布局移动互联网;
微信提供了现成的互动后台,任何商家都可以极低成本/门槛进入移动电商领域,再小的个体也能够在移动互联网拥有品牌和渠道,且成本几乎为零;微信现有将近 4 个亿的用户,在布满鱼的池子里先轻松免费地放个钩,这是多么充满诱惑的机遇!
二、微信商业化的一大误区:微信不是利用强关系推销的平台,它是一种工具,是基于双方需求的沟通工具;有需求才有沟通,有效沟通才具备价值,而这种价值,才是消费者保留企业帐号的唯一理由!
出于职业关系,我自己关注了 20 多个微信公众帐号,每天被推送的信息搞得很烦躁(尤其我有首页强迫症)。这是个信息爆炸、媒体环境极度嘈杂的时代,过剩信息会被无情地删掉。在社会信任严重透支的今天,消费者对促销信息第一反应就是不信任和反感。在微信这种私密空间,极少人会阅读或转发用处不大的促销信息。这就是为什么第一拨尝试微信营销的企业会感叹微信活动的参与度和转发量远不如微博高。
三、微信只是企业互动营销整体布局的组成部分。要放眼全局,定位好微信的角色。
小米涉足微信公众帐号短短三个月,积累了超过 80 万粉丝,在微信企业用户粉丝数中排名前三。作为互动营销的翘楚,小米科技副总裁黎万强这样定位几大平台的营销角色:微博具有强媒体属性,是很好的事件营销触发平台;论坛是小米营销中极为重要的一环,它帮助品牌完成资深用户的沉淀(每天小米论坛用户访问量在 70~80 万人);而微信对小米来说,是一个很好的客服平台。
经历了在微信上运作“非常 6+1”答题和“米粉节”活动(让微信服务器宕机的疯狂活动)试水后,黎万强坦言,他更看好将企业的业务线进行细分,让微信更多地承担业务功能,有针对性地完成客服作用,给粉丝提供真正的价值。
对于微信客服人员 KPI 设置的问题,黎万强认为,新媒体客服工作容易在其它媒体环境产生链条式口碑传播,所以微信客服更类似市场部人员、而非传统的 CRM 人员;宽松灵活一些的指标设置更有助于激发人员积极性。
四、自有媒体、渠道及线上线下活动推广,对前期积累企业微信粉丝最有效。
黎万强说,目前小米的微信公共帐号中,仅有 10% 粉丝是由微博转化来的, 30% 粉丝是做活动得到的,60% 粉丝是通过官方自有的媒体或渠道得来。管鹏也在多个场合说过,与线下(特别是二维码)结合的推广方式,对积累微信粉丝最有效。O2O 本来就是微信作为产品发展的方向,所以企业一定要跟随着平台发展的大势,才能被吹起来。
目前,“自媒体”和“功能性”公众帐号在微信上最受欢迎,因为这两种帐号都是用户“需要”的,一种源于“喜欢”、另一种源于“有用”,归根到底还是“创造价值”的问题。
粉丝数和转发量不应该成为微信营销的 KPI;如何从策略上设计企业微信,让它的角色从“强加于人似的推送消息”,转换到用户主动搜索、寻找,主动沟通;帐号有求必应,针对微信粉丝提供良好的体验,从而增加用户对品牌的好感度和信赖感,一对一地提升消费者的品牌体验,才能进而谈及通过微信做销售,实现长期盈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