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灾区到底需要什么样的通讯工具?
关于地震灾区该使用什么样的通讯工具,极客公园请教了专业人士 Oasis Feng,他是《微信收费事件背后被广泛忽略的技术细节》一文的作者,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Q:今天看到微博上有人说在灾区的微信用户,若不是特别需要,可以退出微信登录,为通信让出信令资源,以保证电话、短信的通信资源。发布信息,建议用微博,对信令占用少。但也有人表示,在电话通不了的时候,微信可以使用。
所以我想,您是否可以从技术角度谈谈到底用什么方法(通话/短信/微博/微信/BBM……)与灾区联系占用资源最小,或者在大型灾难中,比较理想的通信方式?
A:虽然我很想就这个问题展开探讨,但从务实的角度来说,灾区的网络是一个很复杂的状况,在极端灾害下通信设施的损坏程度、通信资源的使用密度及相应条件下不同通信方式的资源消耗,都可能会与正常条件下相去甚远。没有一手数据,很难得出一个靠得住的结论。
不过换作是我的话,我会尽可能关闭数据网络,主要是为节省电量,作最坏状况的储备。电话或许一时打不进来,但短信的资源消耗和依赖都是足够低的,肯定比微信更容易联系上。
Q:关闭数据网络,这倒是一个乍听之下意外细想却合理的做法,今天还看到有人在微博上问蜂窝网络、3G网络、移动电话、短信、手机上网(非Wi-Fi)之间的关系,以及如何在地震时期科学高效地使用?现在觉得这更像一个伪命题?在自然灾害面前,人类会回归比较原始的方式,不过我依然认为总结是有意义的,有一些知识储备,至少能够帮助自己在各种条件下做选择。
A:历史上有太多在灾难发生后因为抓狂而高频次使用手机,结果很快耗尽电量,错失救援机会的例子了。一般来说,首先粗略评估灾害状况,是否造成电力丧失或围困危险,在短时间内尝试通讯联系,如果持续拥堵就要视情况还是电量的储备规划了。一般的过程时,首先关闭数据网络和Wi-Fi,尽可能减少无谓的手机使用;如果电量下降到20%左右仍然无法获得救援,就要考虑间歇使用飞行模式进一步节省电力了;极端状况下,每隔几个小时或在大范围转移后,短暂关闭一次然后尽快回到飞行模式,因为你只要成功登录过一次网络(仅指蜂窝网络,非数据网络),就在移动通信系统里为救援人员留下了宝贵的定位『足迹』。
当然,中国目前的技术条件下,是否会运用移动通信网络定位幸存者也是一个疑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