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敢向用户收费

摘要

如果你认为你的应用足够优秀,就勇敢的向用户收费吧!

碎片化的信息疯狂地冲击着每个人的知识体系,以至于不记录的话,你根本不会记得你在哪里看过了什么……好吧,其实我就是忘了本文引子的这句话是谁说的来着:“如果你不敢向用户收费,那说明你对自己的产品没有信心。”

最近,“唱吧”推出了唱吧金币,开始进行商业化试水(参考唱吧金币——商业化试水),照搬了 9158 模式,向用户收取费用。这个 2012 国内移动互联网的明星产品,以其庞大的用户量和较高的而用户活跃度预测,商业化前景值得期待。

说起收费,有两个有趣的争议话题可以顺带一提。第一个话题是去年底就开始的关于微信收费的流言,腾讯官方也多次在各种场合进行澄清,微信不会向普通用户收费。事实上,腾讯微生活团队已经开始向商家用户收取费用,这是另外一码事了。而第二个话题挺有意思,上个月盛大宣布网游“时空裂痕”回归计时收费,这在靠卖装备赚“不义之财”的国内网游产业中,真算得上一桩新闻。

回过头来,仔细想想最近互联网的不少服务,似乎回到了 10 年前向用户收费的模式上,按月收费、会员收费、免推送广告收费等等,让 70、80 后们体会到了一丝复古的情怀。即便如此,每个产品开始收费时,仍然小心翼翼,生怕触动用户敏感的神经,让用户像听到微信收费的流言一样,一片哗然——

难道,互联网不是免费的吗?

免费互联网的前世今生

今天,我们已经习惯了免费的互联网和免费的各项服务,然而,互联网真正的免费时代也仅仅是近十年的事情。这期间,免费带来的巨大多赢,也让大部分人眼镜碎了一地。

04 年,Google 以巨大的魄力推出了存储量高大 1 G的免费个人邮箱——Gmail,这个搅局者直接打了对手们一个措手不及,大量的用户成为了免费的受益者,而 Google 也成功利用 AdSense 广告服务转了个盆满钵满。之后的互联网,免费开始大行其道,还记得 09 年刘仪伟扯着嗓子在个分众的各个电子屏里大吼“360 杀毒,永久免费”么?几个月后,一个与全世界为敌的公司的产品,让收费杀毒软件们慢慢淡出了国内舞台,我们也再没有听到卡巴斯基那穿透时空的……刹车声。

到了今天,在移动互联网中,免费仍然是主要的趋势。以 App Store 为例,从 08 年到 12 年,收费应用占据比例下降了一半还多。如果你像我一样关注 iOS游戏,会发现多么有趣的游戏,只有等足够长的时间,都是可以免费下载到(植物大战僵尸、水果忍者都一样……)。

用户像《怪诞行为学》中所分析的那样,开心地、义无反顾地使用着免费的互联网。

互联网是不是免费的?

正如同“包邮”这两个有魔力的字,时常能让用户付更多钱(有时甚至超过商品本身比同质商品贵的价格)来选择购买某个商品一样,“免费”对用户的产生的吸引力超过了所有人的想象。

那么,让我们运用一些微观经济学的知识,借用经济学中最常用的例子,从解释自来水这些对于生命必不可少的东西是如此的便宜开始,来理解 Google 们是如何赚钱的,进而回答互联网是否免费这个问题。(参考萨缪尔森《经济学》)

上图就是水为什么便宜的原因,因为水是如此的多,使得供给-需求曲线在价格极低的位置相交,这也正是人们对于最后一单位水的价值的真实评估(即“边际效用”,远远低于“生命之源”的效用),我们用这个价格来购买每一滴水,于是我们可以甚至用它来冲厕所。而上图中的阴影部分则是我们从买水行为中赚到的部分,成为“消费者剩余”。

把这个图应用到互联网中,我们发现上图中的价格为0,我们最大限度地使用互联网,就能够得到最大的收益——这真是太爽了!然而,明眼人应该能看出,既然互联网服务的价格是 0,那么供给曲线与需求的交点在哪呢?

正如 Google 到今天仍自称是一个广告公司一样,目前互联网的服务的供给曲线并不是从 0 开始的,我们需要把风险投资、广告费等等因素算上,互联网服务的供给曲线实际上是从“负值”开始的!更令人震惊的是,在下面图的情况中,供给曲线与需求曲线的交点,实际上在0以下。也就是说,从一定意义上讲,互联网公司有理由向用户付费!(PS:目前向用户付费争取用户的模式已经丝毫不新鲜了。)

考虑到网络经济的“收益递增法则”,每个用户的加入对于收入的增长都有贡献,收益的增长在很长的区间内甚至能够让供给曲线向下发展,这里不再分析。可以肯定的是,在网络经济的环境下,供给曲线的爬升是非常缓慢的。

羊毛出在羊身上。当明白了免费的道理,你也就会明白,实际上互联网服务把成本通过广告等形式,分摊到了每一个用户的头上。从总体来看,每一个用户还是为享受的免费服务付出了费用。

世上没有免费的午餐。

回归收费和简洁

于是问题就出现了,并不是所有人都愿意以看广告的代价来享受“免费”的服务,从理性来看,付出一定费用或许更为划算(参考水的分析)。于是一些区别性的服务应运而生。

年初,豆瓣 FM 推出了按月收费服务,为高级用户提供更高音质、无广告推荐服务;诸多移动端 App,而微博客户端 Weico 为例,都有无广告的 Pro 版本。从本质来说,这些方案都是再尝试将免费的供求图回归到类似“水”的图上。

尽管 App Store 上免费应用的比例逐年提升,然而从本质上说,苹果生态圈却是鼓励付费的:App Store 以独立应用为单位将移动互联网组成一个相对关联性较弱的体系,而每个应用默认上是可以直接向用户收取费用来摊平成本的。这种“先购买,再享受”的方式,与互联网的“先使用,再付费”的方式是不同的。

容易发现,由于免费,移动互联网的不少服务迫于生存、发展压力,不断在服务上添加新功能和组件,工具应用纷纷开始平台化尝试(参考小工具,大作为),一些精美的小应用,变得不再简洁。

收费,似乎是维持小应用简洁、干净的最直接的方法。

做出有信心向用户收费的产品

教化用户永远是困难的。在所有人已经习惯了免费的今天,如何打开收费的突破口,告诉用户缴费能够得到更多,是横亘在收费面前的一座大山。

如前所述,网络游戏是一个非常好的借鉴,而 9158 模式也得到了一定成功,付费升级服务也在一定程度上取得了效果。

抛开惹人厌烦的广告和相对低值的服务,免费还给用户带来另一个困扰,即隐私的问题。我们生活中一个最常见的骗局,就是“我已阅读协议并同意”,谁读过冗长无聊的网站免责协议呢?而很多协议中就清清楚楚地写着网站服务会记录一部分用户操作,这些对于互联网服务上来说也具有很高的价值。在这种情况下,说不侵犯隐私是用户抱有的一个天真幻想未免刻薄,然而事实却的确如此。Snapchat“阅后即焚”模式的成功过,在一定程度上也印证了“隐私”对于用户的价值。收费似乎也可以从这里找到突破?

好吧,不管突破口在哪里,看不见的手始终会发生着主要作用。当免费低质的服务过多,用户对于高质并收费服务的需求一定会出现,我们只需要做出有足够信心收费的产品,等待时机就足够了。

也许,付费能够让我们我们享受更多简洁而精致的服务,而服务提供者可以少点苦苦挣扎。谁说创业者不能像 Nathan(参考2012,辞去工作的一年)那样,辞去工作,通过编写 App,去环游世界呢?

最新文章

极客公园

用极客视角,追踪你不可错过的科技圈.

极客之选

新鲜、有趣的硬件产品,第一时间为你呈现。

张鹏科技商业观察

聊科技,谈商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