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归产品本身从本质上讲基于的出发点也是满足用户需求,在设计产品时不花哨、不添彩。
编辑注记:本文转自云瑞的博客马虎眼,原题《回归产品本身》。作者主要通过自己对一些产品的使用体验,谈了自己的观点,在这里我们把文章的主体部分分享给大家。
本来想将题目写成回归用户需求的,但是后来一想对用户需求满足的表现就是在产品上。而所谓的回归产品本身从本质上讲基于的出发点也是满足用户需求,在设计产品时不花哨、不添彩。前面说的一直比较空洞,下面就说一下回归产品本身在产品设计上的几种体现。
简单的交互,让用户更便捷的找到信息;
现在很多产品都会采用锁定导航栏的设计方式,在我使用 Google+ 的时候有一种强烈的感觉,在我从主页中跳转到其他页面的时候是如此的顺畅。假如说一个网站是一个国家,那么无论你到达哪个城市中,都是非常的顺畅。其实细究起来就会发现 Google+ 之所以会给用户如此好的体验就在于采用了锁定导航栏的设计方式,这种方式的好处在于无论是身处在网站中的哪个位置,我们都可以当即跳转到其他频道,而不会像以前那样必须返回顶部,通过导航栏才能点击到别的频道。苹果的首席设计师曾说过一句话,最好的设计就是让用户感觉不到设计的存在。好的交互会让用户的操作行为顺其自然,而丝毫没有刻意。
也许我们在交互的过程中会添加一些效果,而这种效果虽然很炫,但是在技术层面上讲,也增加了页面加载的负担。当用户想要跳转或者查看别的信息时,不要一味的做页面跳转,而是在页面中以弹出框的形式把内容呈现给用户(当然这取决于内容的数量)。交互的回归在于让用户通过简单的方式最便捷的找到信息,去除过程中的杂音,不在交互的过程中刻意加一些效果和修饰元素。
文案不花哨,直接表达意思;
文案是带有感情的,中国又有几千年的悠久文化,而体现在文字上的就是语气,同样的意思但是用不同的语气表达给人的感觉就会有很大的差异。最简单的比较,如果你跟人说“亲,最近好吗?”和“最近好吗?”,对于大多人看来,显然前者会更加温暖一些。
现在很多产品也都会使用一些网络上的词汇,例如一些网站会将网站中的“什么”故意写成“神马”,这种方式流行、很时尚,但是如果说用户的性格比较传统的话,那么产品的这种做法也会引起用户的反感。如果说想不引起用户反感,那就保守一点把文案写的中规中矩,直接表达意思,虽然不出彩,但是也避免了风险。
不掩饰广告,将广告和内容分类;
行业里很多人都在讲好的用户体验,对于产品中的广告,我们总是想尽量的包装掩饰,本意的出发点是想减少给用户的骚扰。如果是在电影或电视剧中植入广告,由于剧情内容所创造的环境衬托,所以广告也会显得顺气自然。而对于互联网产品而言,除了视频外,网站中的信息形式也就是图片和文字了,伪装后也还担心广告效果不够。说到底,广告终究是广告,特别是对于那些敏感的用户而言,不管怎样他们总会察觉。倒不如换种思路,直接把广告展示出来,我们看到不管是 Google 的搜索结果还是 Facebook 中的广告也都会将广告单独标注展示出来,只是在广告的展示上 UI 设计的不要优于核心内容。
最本质的呈现内容,不给用户强加功能;
随着产品发展,产品设计师们会给产品增加越来越多的功能。在用户需求和产品发展的共向发展中,产品发展的速度有时候会超过用户需求。产品中新添的功能有很多也是出于商业目的或产品人员自身设想出的,当然这些功能有可能是需要的,有可能是不需要的。回归产品本身意味着我们只做用户需要的功能,在体验 Twitter 的过程中,也会发现这个微博的鼻祖比起国内的新浪微博要简洁多了。最核心、最关键的就是信息流,然后再添加一些用户互动的功能,所以在阅读信息流的过程中也没有太多的东西干扰。虽然这么说,但也不代表产品设计师不可以做尝试。我们依然可以新加功能去引导和促进用户,只是这种引导不能完全基于商业目的。
除了不对有用户价值的信息造成干扰外,还要做的一点就是只推送用户需要的信息。无论是亚马逊还是 YouTube 的首页,呈现给用户的都是推荐的内容(这似乎是内容型产品的理想化形态)。虽然推荐机制要有很大的数据基础,而且还面临推荐不精准的问题,但是国内的产品却大多没有这样的思路,即便有推荐,也还是有所保留,只是在页面中拿出一部分位置展示推荐内容。在我们的思想中总是希望给用户更多,让用户在看到需要的信息后再看点别的东西。
总结
回归产品本身讲的更多的是产品设计的一种思想,并不是说以上列举的做法就一定正确,而是借着这几种表现说明回归产品本身的思想关系产品设计的出发点不同。也许你会说如果都是这样回归产品本身的话,那产品就会少了一些人情味,也可能会少一些美感。也许对于文案或交互上来说,确实如此,但是对于用户需求,产品的回归却是对用户需求更好的满足。举个例子,对于博客产品而言,你是希望更好的在内容的展示形式上下功夫,还是希望在内容旁边放置一些商业图片广告呢?
上面所举得的例子中都是国外的产品所采用的方式,所以我也在想回归产品本身的设计思想,是否更适合成熟型用户,再优秀的产品也要有商业收益,产品基于商业目的的一些做法成熟型用户接受程度会更高一些。这样一来,产品层面的很多意图也都得到用户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