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的力量”活动精华回顾

摘要

“设计的力量”之于何处?极客活动六位优秀跨界设计师为我们分享他们的感悟。

2012 年 10 月 13 日,商业价值杂志与极客公园联合举办了主题为“设计的力量”的线下活动,下面是极客公园用户孤舟夜行对活动的总结(原文链接:123

BMW DesignworksUSA Magnus Aspegren

“设计的精髓不仅仅在于最终的产品,也在于设计的过程。”BMW Group DesignworksUSA 上海工作室主管 Magnus Aspegren 在现场如是说,宝马 Gina 的设计正是这一理念的典型例子。

Magnus 分享了其工作室旗下的标志性设计作品,对他们来说,设计的过程是与外界公司相互学习,相互交流的过程,核心思维是:“换一种角度,从不同的领域”看设计。

他们设计的产品涵盖了飞机、汽车、电脑等,而之所以可以在不同的领域游刃有余地游走,主要的一点是归功于其团队的协作形式:其中一个人很了解该领域的东西,而其他人有一些其他领域的知识 — 这样通过交流,就能达到相互分享、取长补短的交叉优势,这也是换一个角度进行思考,相互学习的绝佳方式。

Magnus 演讲的主要脉络为“Processing”,列表展示如下:

其分享中提出的几个亮点是:

  1. Luxury 变更为 Intelligent luxury(即增加奢侈品中的个性化建议,不跟风,不单一)
  2. 打造用户能够在不同时间段使用的所有产品(比如为早上打造牙刷,为上班打造自行车、汽车,为下班打造锅炉,为睡觉打造音响、床铺……【这是自己想的哈】),通过24小时的跟踪(Based on product),能够更加明了用户的兴趣爱好,以及十年后的趋势(因为在我看来,一个人的一天其实可以类比为人类的 10 年历史,通过连续性分析,增加不同时间所做的事情的连续性,无缝插入服务,这就是趋势)。
  3. 注意“用户所说的”和“用户实际做的”之间的差异性(通过数据或者临时采访得到的暂时性数据可能会因为缺乏生活连续性而对设计师产生欺骗和误导,因此进而观察分析客户的行为是需要的。
  4. 要有意识地对未来进行趋势化分析,同时将未来的趋势反作用于现在的产品上,进行试验(当然并不是所有人都会习惯看上去很荒唐的趋势 [Absurd tendency])。针对这一点,他分享了 DesignworksUSA 对于前瞻性设计的 MAYA 理论:Most Accessible Yet Acceptable。
  5. 最后,产品设计不能光考虑产品的经济价值,其社会效应、对环境的附加因素也应该同时考虑进来。

查看视频

eico design 创意及产品总监张卷益

eico design 创意及产品总监张卷益在现场分享了本土化的产品之路。他归纳了本土产品设计的几个特色,为面向本土的产品设计进行了经验总结,归纳如下:

  1. 本土消费者对功能的“狂热”,而应对方案是:a)合理呈现功能,b)为不同用户(年龄等)划分功能

  2. 国内市场常见的“排队”与“撞衫”现象,应对方案是在产品中提供有限的自定义方式(典型案例:宝马MINI、手机壳、车贴)

  3. 注意汉字的识别性问题,在设计时可以留意的点包括:a)使用精炼的语言;b)划分信息层次;c)选择适合的汉字字体;d)注意行距的重要性

查看视频

豆瓣FM设计师余哲明

余哲明演讲的核心思想是:“设计是用来解决问题的”(即需要中和复杂条件)。具体到豆瓣 FM 这个产品,进度为:

豆瓣 FM 经历了多个发展阶段:从“问正确的问题,用户想听什么音乐”,打造的私人音乐推荐;到“理解产品”,通过公共兆赫让用户更好地认知产品;到“重新理解产品”,以兆赫为核心,让产品专注点回到音乐;再到最新的个人DJ,让用户创造个人歌单兆赫,面向用户更细分的需求。

其演讲中,还有下面两点也值得学习:

  1. 产品的成长也是设计者和用户的成长,这其中有正向的引导,也有用户的反馈(或者叫反射),两者相互制约而又相互学习。所以分析一个产品也好,了解一个人也好,都是两者的重构。
  2. 一个核心信念或许很简单(或来自建筑师,禅宗故事……),但是树立长远的愿景,服务符合口味的人,做出自己的独特性来是需要坚持的(uniqueness、feature)。

 

洛可可创始人兼设计总监贾伟

贾伟用“创意是水,温和力量”的理念创立了 LKK 洛可可设计、贾伟设计顾问、「SANSA上上」品牌等。他在台上的装扮、言语和 PPT 中都呈现出了成功智慧男人身上闪烁可见的乐达、胸襟和深度。

上上之道。

什么是上上之道?上上之道就是我们一直在路上,是我们对一切美好事物的不懈的精神追求。贾总透过设计,将中华上下五千年的文化底蕴一同孕育在了其中,用当代技术和技术呈现和传承中华民族的智慧,将“设计”与“人生”通过禅宗公案、禅境巧妙地结合在了一期。

其谈到了一些贯穿历史和价值观背后的起承转合,在这里有必要跟大家一起分享。

  • 一直(也不知道从何时)我们在强调如何将“中国制造”变成“中国创造”,因为Made in China(MIC)背后或许在外国人眼中即为“copy”之意。MIC背后的历史发展是这样的:血汗(钱)——>机油(味)——>铜板(腥)。谈及此处,每个人脑海中都会浮现出我们劳动人民被欺压,被压榨,做着世界上最多最忙的事情却是最少的收入——这种现象背后的原因我总结为:
  1. 一味地效仿让我们忘记了我们真正想要什么,忘记了思考产品和人生背后其更加扩达的意味和深度。
  2. 我们太想走的太快,而让灵魂跟不上我们身体的步伐——消沉、懈怠,只因为我们缺少更多独处反省的时间,缺少对生命整体韵律的把握,以及缺乏对自我的的认识以及对整个社会麻木而自暴自弃地妥协。
  • “品”字三个口,可以扩充为——品质(物体的表象),品味(物体所带给我们视觉和心灵的感触)以及品德(连亘在物体和设计者之间的桥梁)。
  1. 越是自己本土的,越是世界的。因为传承几千年的文化不灭,我们需要的仅仅是去熟悉我们老祖宗留下的文化遗产而将其有机与现代文明结合。
  2. 我们一直在路上,通过自我的成长折射出产品背后的品行和品性,通过产品传达我们人类的智慧和美德这或许才是更重要的。
  3. 相比于西方设计之知识逻辑框架,东方设计更倾向于艺术、人生、与自然的包容和和谐,将古人的智慧和禅悟加载于设计中。

作品分享

随后贾总展示了很多其作品,无法一一呈现,我选择其中几个,与大家分享:

“上上签”

这是一包做工精美的小小牙签盒。但是其背后的文化价值却是大大的。

  1. 正如在 BMW 产品中所提出的“设计不光要考虑产品的经济价值……还要考虑环境保护”,这一款牙签就是通过淀粉制作的,泡在水中半个小时就会自动溶解,一不会破坏木材(砍伐树木),二其能够减轻因为误食其的动物的痛苦。
  2. 看下面红色的其实是红色的官帽,往上一顶(走上上之道),就会“升官发财”“上上迁”,将中国古代“治国平天下”走仕途之道的抱负包容在了其中
  3. 设计是简洁的,通过物与物(颜色之间)的相互对比强调突出其韵律,从物质跃迁至精神,这也是“上上”【SANSA】的产品理念

新LOGO中暗含显性和隐性两个“上”字。logo整体由三个简洁的黑色方形构建了一个显性的“上”字,而黑白之间的“负空间”又勾勒出一个隐性的“上”字,蕴含了“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以及“阴阳相对”的大道至理,象征着万物生生不息,不断精进生长的过程。从而可以更好地表达“上上”所代表的“上之上的精进过程,上与上的相对关系,上上合一的和谐境界”。

摘自[SANSA上上]2012年流香·留香新品在京首亮相

上山虎香台。

这一设计有很简单的构造:虎口中含一香,随着香的燃尽,其灰烬落在了香台上,烟消云散。这个作品十分简单,但是其给人的反思是足够的。

就起构造来说,老虎属动,香台属静,动与静结合,给人内心一种饱满感。 香台平整凌厉,老虎光滑柔软,软硬结合,润滑优质富有运动感。

通过现代西方的建筑和传统中国的石雕相结合,参省出由历史和文化的考究,表达东方玄学和哲理的反思。其作品有步步高升的含义,但其更深的含义仍然存在,下面罗列几个:

烟消散了,但是其足辉留在了路上。燃尽一点香,穷尽完自我的生命其实也会有足迹留下,生命本身就有其质感和意义,无需穷究其的内涵,活着就是福,就是价值。 在短暂生命中,我们是否停下急促的呼吸和足迹,看看自己有什么,这种有不仅是我们通过努力和付出得到的回报,更多的是我们本来就拥有什么。去反思我们内在不会因为外在的仕途、职业的颠覆而有丝毫影响的深层意义,犹如海面或许惊涛骇浪,但是海底仍然波澜不惊,楚楚不动。 繁杂的外界压力和紧张忙碌无序的人生,我们是否停下了急促的脚步,去反思周围的喧哗与浮华,以及内心的坚持和梦想——我们想要什么?我们是否为自己而活?

除此之外,下面两个洛可可的设计作品视频也值得一看。

洛可可:高山流水

 洛可可:荷塘月色

查看视频

航班管家创意设计总监向怡宁

同样是设计师,但是主业之外的副业给予了怡宁更多触类旁通的学习和反思的机会。他的演讲稿就是兼具了摇滚和设计的精华,通过对比,分析了在看似差别巨大的两大部落(摇滚与设计)中相融相通的内在位置。下图展示了其对应的结构:

如何以摇滚人的心态做设计?即对不同的产品要针对不同的使用者的需求:如”快捷酒店管家”关注的年轻人的实用主义、“连酒店”关注的中年高端人士的生活质量需求、“航班管家”关注的差旅人士的特色需求。

在上面的例子中,不同 App 对应的不同使用者决定了其在产品的功能设计、UI 细节上的差异。

向怡宁演讲的几大亮点如下:

  1. 见不同的人说不同的话,犹如 EicoDesign 创意及产品总监张卷益分享的本土特色一样,针对用户打造不同等级和趣味的应用。
  2. 艺术不等于设计,艺术可能是不需要妥协、迎合使用者的,但创业这两者都是必须的。因为“顾客至上”,通过顾客的回馈进一步优化自己的产品,让顾客满意就是让自己满意。
  3. “也许你这辈子都无法变成一名摇滚巨星,但却可能设计出一款千万用户的产品。”读懂顾客的语言和需求,为顾客提供个性化服务。

查看视频

iWeekly产品总监徐乐乐

徐乐乐引用了“负设计”,“少即是多”的设计理念,他觉得阅读类产品在设计上应该遵循“强UX+弱UI”的思路。下面先简单说说“负设计”背后的哲学:

  • 生活是不能粗糙的,当代人在完成了物质追求的同时会向着精神前进,那么在当代设计中一个主要的关注点 Focus 就是在细节处改善生活的品位 - 细节和整体对生活的意义都是同样重要的,而只有做好了每一小块才能在整体的品质中发挥出更大的魅力。
  • 一切设计都是要基于对人们行为方式的分析和研究的。正如 iWeekly 周末画报通过用户数据发现,他们在使用时大多数情况下都是单手操作的情景。因此,他们用 20% 的开发时间来集中做一个功能:单手操作。这种透过行为分析得出的结论看似花费了不少的经历和代价,但是在如此一个精致的团队中,这是对所涉及对象的深入了解,不光停留在“差不多”上,而是“好上加好”“上上之道”(呵呵……借LKK的话了)

乐乐还提出了这个想法,对于媒体性App来说,内容才是产品最核心的竞争力,好的UI设计要“透明”,不宜有太多的修饰,即面向对象直截了当,干脆精准。

查看视频

总结

最后再总结一下这次大设计的其他收获。

  • 在做产品或者设计之前,用户或者设计师们必须明白一个问题,就是我们为什么要做这个?我们通过什么方法可以达到?通过畅所欲言将问题的核心价值和产品面向表露无遗。正如最后的谈话所表达出来的含义——“很多好的 Idea并不是设计师想出来的,而是客户在催化下自己得到的。Magnus:对于客户提出的需求,设计师不应该单纯的执行,而是应该从使用者的角度实地去宏观的考虑这一需求的解决方案。”
  • 产品是面向用户的,为了去满足客户更真切的需要,我们必须读懂顾客的需要,同时做出来的产品也必须是符合自己的认同的(如果做出一个产品,设计师自己都不喜欢,这怎么行呢?)。
  • 对于跨界的设计,需要借助大家齐心协力,通过不断的新鲜的观点打消掉产品之间认定的界限,因为最好的设计就是没有设计,而设计的灵魂应该体现在用户和设计者生活的每时每刻。
  • 产品有自己的语言和自己面向的对象,有时候设计不应该跟随潮流,而是在熟知本地化消费者心态和模式后进行“再创造”。

总之,设计背后的力量是人性、文化和个人意识行为,它是一门跨专业的领域,需要每个人在社会中不断体悟自己的需求和消费者的需求,以及社会大背景的趋势。达到自我内心的成熟和透彻,解决自己的问题就是解决大家的问题。

设计,大力量。

 

最新文章

极客公园

用极客视角,追踪你不可错过的科技圈.

极客之选

新鲜、有趣的硬件产品,第一时间为你呈现。

张鹏科技商业观察

聊科技,谈商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