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能做好中国的 GPT Store?

摘要

钉钉正在改变自己的形态,悄悄出现在了大模型技术落地的重要生态位置上。

1 月 9 日,钉钉 7.5 版本发布了 AI 超级助理,也圈点出了今年大模型产业侧的第一个焦点——AI 助理平台。

钉钉新版本发布有一个主要变化在于:2023 年 8 月钉钉发布数字员工的时候,只能在后台开发界面接入一个助理,而不能自己 DIY 一个助理。但现在,7.5 版本的钉钉让任何人都可以 DIY 助理。换句话说,原先是钉钉作为平台主体,「创造」助理让大家使用,现在,钉钉也把「创造权」留给钉钉上的所有企业和用户,无论是个体、大学生还是企业员工都可以「创造」助理,并上架到 Marketplace(市场)让其他企业或者个体来「雇佣」。

这个产品变化与大模型领域在 AI Agent 技术线上的新趋势非常吻合,而且对于企业服务市场在大模型时代的变化,带来了一些全新的思路。

话说过去一年,钉钉对这波大模型技术变革的反应堪称积极。基本上以 4 个月迭代一次产品的进度,跑步进入大模型应用的时代。尽管据我了解,去年钉钉的智能化路线,从一开始并没有什么「顶层设计」,但在「积极」这两个字上钉钉名副其实,甚至路子有点「野」。

这个「野」劲儿倒是也在情理之中,从协同办公到业务数字化,钉钉如果把自己看作一个需要创造价值的业务,就必须在「做深业务价值」这条线上一路狂奔,所以当大模型的技术弯道到来,当阿里集团开始整体变阵,钉钉也把自己「野」成了阿里巴巴集团战略级创新业务。

最近正好我也和钉钉总裁叶军有过一些探讨,结合钉钉这次发布把一些背后的观察分享给大家,相信有利于帮大家一起看懂钉钉开年就开始推动的这波变化,以及这可能对大模型领域的影响。

 

01 钉钉「野化」了

其实,钉钉并不是一上来就希望通过 AI 达成什么战略定位,也没有什么智能化顶层设计,这一点从它的产品发布节奏也可以看出,整体是从单点创新,逐渐明确路线的。

  • 去年 4 月,钉钉接入通义千问发布了「/」魔法棒,把 4 个 AI 功能以 copilot(辅助驾驶)的方式提供给用户,来改善工作流。

  • 8 月 22 日,钉钉发布了数字员工和 AI PaaS,作为 agent(智能体)的雏形,通过接入封装好 AI 能力的数字员工,来解决特定业务场景的问题。

  • 现在,钉钉把 agent(智能体)这样的形态做了进一步扩展,在更丰富的场景里让更多人来创造超级助理。

钉钉超级助理 | 来源:钉钉

叶军自己也坦承其实最开始只有「积极」这个思路,唯一的目标就是「做深业务价值的目标」。

叶军当年接手钉钉时采取的就是这个策略,当时钉钉很清楚如果只是聊天和办公的场景,可替代性就很强,如果可替代性强,那么想要收费形成产品价值闭环就会遥遥无期。

当年的突破口,首先来自于通过低代码和 PaaS 化产品来进一步提高钉钉客户的经营效率,在办公之外,进一步推动客户的业务数字化。相应地,钉钉「三专版」的商业化也迎来更大的空间。我印象中,钉钉宜搭低代码平台第一年在只有 40 位左右团队的条件下,就能产生 1 亿元的 ARR(年度经常性收入)。

现在,钉钉推动智能化这件事,目标也还是为了进一步做深价值,帮助用户更早更好地用上 AI,释放生产力。因为只有这样才能让钉钉不只是个沟通工具和审批工具,给企业带来更难以替代的价值。

叶军觉得 2023 年积极的尝试,确实为钉钉赢得了一张新的名片,让大家重新认识钉钉,据说今年钉钉收到最多的客户反馈是「钉钉不是用来聊天、打卡吗?钉钉还可以这样?!」由此可见,钉钉通过智能化进一步把业务价值做厚的目标下,积极的尝试成了一张新名片来破除一些历史的认知惯性。

不得不说,今年阿里巴巴集团的组织变革也进一步激活了钉钉内部的积极性。去年中,钉钉作为 1+6+N 中的「N」公司独立发展,后来又在二季度财报会上成为阿里新一批战略级创新业务「四小龙」之一加大发展力度,在技术和组织这两个变革下,钉钉的 AI 之路便是为自己而战。

钉钉的运气也是不错的,这一波大模型驱动的技术变革对于组织激活也是一个挺好的契机。过去软件的开发模式或者 App 的开发模式,只能靠加人解决问题,组织流程是跳不过去的,想创新也只能自上而下,很难做到自下而上。但大模型作为一个新的技术变量出现时,没有绝对权威,没有明确的顶层设计路线但却务实地往前走,本质上是启动了自下而上的创新进程。

在钉钉内部,过去一年的开发结构和组织文化氛围就产生了明显的变化。比如在人数的配比上,产品经理、项目经理、开发的配比发生变化,很多技术人员冲在前面成为产品设计者。同时,团队的经营单元正在变小,可能几个人就可以开发一个智能化的产品,这些变化充分激活了钉钉团队的创新性。

在这一点上,叶军认为,在智能化的顶层设计上,还有一层更高的原则——让更多人进来创造,加速这些创新的流转、分享。真正的顶层设计不是产品、技术上的顶层设计,怎么「卷入」更多人参与可能是技术的终极能力和意义,普惠地为更多人创造价值,包括团队、用户和客户。

钉钉昨天发布的超级助理及其平台,也正是自 8 月开放 AI PaaS 以来,「卷入」70 万家企业共创大模型应用落地的过程中,被挖掘和进一步验证的需求。通过超级助理平台,钉钉自己及其平台上丰富的第三方应用、企业自建应用,可以无缝结合地执行跨应用程序的任务,进而让人人都能创造 AI 助理,推动 AI 的使用门槛进一步降低。

我觉得大模型技术的出现,确实帮助钉钉的想象力全部打开,有机会营造一个更加繁荣的生态。从钉钉自己创造「数字员工」到提供「超级助理平台」,钉钉的 2 亿月活跃用户里,那些有能力 DIY 助理来提升效率的用户,一下子成了潜在的开发者;而钉钉在低代码和 PaaS 化所积累的生态伙伴,也成了最有可能创造更多「数字员工」,然后在钉钉平台上成为「生产力供应商」的伙伴。

钉钉方面昨天也公布了最新的规模和商业化数据,截至 2023 年底,钉钉的用户数已达 7 亿,包括企业、学校在内的各类组织数达 2500 万;付费 DAU 为 2800 万,软件付费企业数达 12 万。这些扎实的成长也为钉钉的下一个目标——成为低门槛、高频和开放的 AI 助理平台,赢得了新的发展空间。

钉钉用户数 7 亿 | 来源:钉钉

 

02 时代给予钉钉的机会是什么?

在我看来,这个绝佳的生态位正在成为大模型时代钉钉的新机遇。

一方面,钉钉上的普通用户可以依托钉钉平台相对通用的框架和组件搭建更具个性化的专属助理。就像昨天在会场展示的 DIY 助理的过程,右上角点击钉钉「/」魔法棒,把相应的文件拖动到知识库,几秒后,专属文件秘书就「上岗」了;如果我要对接一个 ERP 或者行动系统,点击把其对应 API 接口的链接输入,就成功了。

另一方面,现在大模型的技术水平还远非人们期待的 AGI(通用人工智能)水平,在一些复杂场景上,需要有一些已经建好的场景技术方案来辅助,钉钉及其生态伙伴反而有优势。

一个月前,极客公园 Founder Park 社区就做了几场关于 GPTs 的 Demo show 活动,我明显地感受到,要真想让 GPTs 把一个复杂的事情做好,并不能完全只是靠大模型技术,还要有很多的框架和组件,这也是大模型工具层创业者们正在修建的应用基础设施,而这些东西钉钉生态庞大的 ISV(独立软件开发商)们刚好有。

这是因为助理或者说 agent(智能体)和 copilot(辅助驾驶)不同,agent(智能体)是一个从感知系统,到训练规划系统,到行动系统的整体架构,理解、生成、记忆、逻辑缺一不可。copilot 只用大模型,本身不具备环境感知能力,也不具备行动能力,只有生成能力;而 agent 所需要的场景感知系统恰好是钉钉和企业服务厂商深耕多年的数字化系统。

就拿钉钉来说,它具有大量的待办、知识库、文档、聊天记录、日程、组织关系、会议纪要、会议日程等等,这些构成了用户个人的场景感知系统。从这个角度看,钉钉常被吐槽「臃肿」的场景、功能、数据,反倒成为它率先在 AI 助理平台发力的优势和财富。

同样对于在钉钉生态的 SaaS 厂商来说,我觉得也是一个机会。这些年企业服务厂商在跌跌撞撞中推进中国数字化进程,再加上大模型代表的智能化变革,让很多创业者都看到、感受到了「AI 吞噬软件」的具体压力。但反过来想,有了这样一个智能助理平台,SaaS 厂商可以由一个卖生产力工具的传统定位,通过将他们的 SaaS 产品「碎片化」成超级助理,「化整为零」地转变为直接出售生产力。

中国的特点是数字化和智能化同时在发生,钉钉在数字化上巨大的用户体量和行业泛化程度,很显然就处在了一个重要的枢纽位置。我甚至觉得钉钉有机会作为大模型层的技术的「主干物流」平台,结合其 PaaS 生态上的众多伙伴,把 AI 能力分发到场景里,落地到千行百业。

对于钉钉这样大体量的一个企业服务公司,在整个中国的商业体系里,处于这个战略位置将非常有利于钉钉做深业务价值的目标,也能够为更多 SaaS 公司创造更多的用户和需求,帮助他们化整为零地释放价值。

继 SaaS 生态、低代码生态后,现在,钉钉上的第三个生态——AI 助理生态开始生长。对于这一 AIGC 场景下的最佳应用入口,昨天叶军也表达了他的期待,未来三年,将有 1000 万个 AI 助理在钉钉上产生。我觉得这会增加钉钉作为平台的连接密度和价值。同时这个体量对于平台上的创造者而言,是一个非常高频的价值分发的通道。钉钉自己的价值循环也就是个必然的结果了。

3 年 1000 万 AI 超级助理 | 来源:钉钉

在今天看来,我身边的很多创业者看到了纯模型距离价值变现路径还比较远。2024 年,核心就是看 AI 应用接下来怎么发展、怎么产生价值。而在 toB 领域一个明显的趋势,就是怎么从一个 Copilot 生产力工具,系统性地变成一种 agent 生产力,这里面甚至隐含着 SaaS 商业模式未来是不是也会「化整为零」的从一个工具的订阅,变成对一种智能化生产力的「雇佣」,这也是非常值得关注的技术驱动的商业模式变化。

钉钉在昨天的发布会上没有发「期货」,而是选择和伙伴一起做「现货」的实时展示,确实看得出钉钉的优势,有不少现成的产品功能、有生态伙伴、明确发展目标,就有先发优势。

站在今天看,这是属于钉钉的原生机会和价值,是个有空间、更有想象力事情,希望钉钉不负时代,有所作为。

 

最新文章

极客公园

用极客视角,追踪你不可错过的科技圈.

极客之选

新鲜、有趣的硬件产品,第一时间为你呈现。

张鹏科技商业观察

聊科技,谈商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