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的汽车定制化,也许不再局限于「皮肤」表层的定制,更是汽车内部「基因」里的软件定制化。
汽车发明之初,是以一种定制的方式来制造的。
1920年代的汽车只针对有钱人,像劳斯莱斯这样的汽车公司只生产底盘,顾客还要再通过找「车身制造厂」来制造一套独特的定制车身才行。
直到亨利·福特将装配流水线生产的概念应用到整个汽车制造过程中之后,价格合理且可靠的汽车才得以广泛普及。之后汽车的制造才逐渐专业化和规模化。
因此,T 型车从 1908 年首次亮相到 1927 年停产之间共售出 1500 万辆,效率的提升也让汽车设计的「趋同化」的道路。
但汽车个性化的需求始终需要满足,后来越来越多拥有不同「性格」的汽车品牌出现,同时汽车制造中也逐渐加入了浅层的定制化,例如汽车的外观、颜色、内饰、配置选择。甚至通过不同个性表达来彰显个人品味,已成为汽车行业赋予「豪华」的一种新内涵。
「技术正在将大规模的市场转化成无数的利基市场」《长尾理论》这本书的观点似乎在这里更能体现。基础需求满足之后,人们的新需求正在分崩离析,演化更多小众需求或者说个性化需求。
于是,直到制造业又重新回到世界舞台中心,定制化汽车似乎迎来了新的春天。
2012 年,美国首先提出工业互联网概念。这个概念由 GE 最早提出,它更加注重基于互联网技术,使制造业的数据流、硬件、软件实现智能交互,利用智能系统的大数据分析工具进行数据挖掘和可视化展现,形成「智能决策」,为生产管理排除更多不确定性。
2013 年,德国首次在汉诺威展上提出了工业 4.0 战略,工业 4.0 更强调的是工厂与工厂之间企业横向的集成,以及从最终的材料到用户端到端的集成。
于是汽车产业的 C2B 的模式(Consumer to Business,即消费者到企业)、C2M 模式(Customer-to-Manufacturer,用户直连制造)开始盛行。由此更多的汽车配置出现,越来越多的定制化需求被满足。
这背后也要求汽车企业在供应链、生产线、渠道链以及企业的 IT 架构等全价值链中进行一次「换骨」式的革新,更像是一次典型的「制造业升级」。
「汽车定制化」似乎已经成为了汽车厂商角逐的下一个战场。不再像以往那样提供千篇一律的产品和服务,为的就是符合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而对于整车制造企业,汽车产品的交付能力和成本控制能力将面临越来越高的挑战。
现在个性化生产下,用户等待的时间都会比较长。「这背后考验的是整个支持体系,其实做个性化定制不是那么容易的一件事情。」蔚来李斌表示,如果是选择配置太多了的话,很容易有零部件的库存问题,所以制造的整个体系必须支持才可以。
随着智能电动汽车的普及,未来新的个性化定制可能会再次「流行」。
不仅仅是因为电动汽车的零部件较传统汽车大幅减少,结构更加简介,易于模块化。更重要的是,未来人们对于定制化的需求不再是「皮肤」表层的定制化,更是汽车内部的「基因」定制化。
在不同的仪表盘和内饰之下,背后驱动的其实是用户体验。但体验是个人和主观的,并且它会极大地受到我们过去的经验、个人喜好、情绪和许多其他因素影响。所以汽车内更多个性化的「软件」就会像淘宝的「千人千面」、像抖音的「推荐算法」那样显得尤为重要和关键了。
用户体验并不是随互联网一起发明的新事物。一开始,伟大的设计师就已经了解了体验的重要性,只是如今汽车产品的研发设计需要适应新一代的互联网用户而已。
6 月 19 日到 6 月 21 日,登录 B 站,观看极客公园和 bilibili 共同举办的「Rebuild 2020:Move on!」线上大会,这里有超 30 位由科学家、企业家以及 B 站 UP 主组成的「全明星阵容」。
届时蔚来汽车的创始人李斌将与极客公园创始人张鹏进行一场走心对谈。大会过程中,还会展示一辆蔚来汽车「定制化」生产的全过程。如果你对一辆智能电动汽车的「定制化」过程充满好奇,那你一定不能错过。同时,你还有机会成为「天选之子」,在活动期间获得一辆蔚来 ES6 的半年使用权。
让我们期待 6 月 19 日到 6 月 21 日的 Rebuild 2020: Move on!大会上,我们一起弹幕聊起,一起为更好的未来干杯!
责任编辑:王训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