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 10 年「机器人」最终会彻底消失,只有智能机器和在线的机器这样一个称呼。
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为诸多领域都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机器人就是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一个。在 AI 技术的加持下,机器人拥有了更好的判断能力,很多时候,其不需要人类的指引,也能够独立完成一些特定的工作,进一步拓宽了此类设备的应用场景。
九号机器人(Segway-Ninebot)是一家主打短交通出行类产品的公司,从 2012 年成立至今,短短几年的时间里,其发展的足够快。公开数据显示,目前公司的市场估值超过了 15 亿美元,已经成长为行业的独角兽企业。
产品布局上,九号机器人(Segway-Ninebot)将重点放在了智慧物流和智能出行两个领域。面向未来的短途物流运输,包括赛格威配送机器人 X1 在内,他们推出了多款可以适应多场景使用的产品,并且已经在一些园区、校园等地方实现了商用。
针对最近一两年大家普遍比较关注的短途出行,其也有不少产品被推向市场(比如大家熟悉的九号电动滑板车),收获了诸多年轻用户喜爱的同时,也为行业提供了参考方向。
5G 作为重要的基础设施建设,无疑将会进一步加快各类设备智能化的进程,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微交通的未来将会是什么样子的?GeekPark IF X 上,九号机器人联合创始人&总裁王野发表了《微交通:智能化的未来》的主题演讲。
以下是九号机器人联合创始人&总裁王野在 GeekPark IF X 上的演讲实录(经过极客公园编辑):
大家下午好,很开心有机会给大家介绍一个在科技圈不那么主流的品类,智能出行在过去 10 年发生了什么,未来 10 年可能会发生什么?
在过去 10 年,电动的微交通蓬勃发展,有两组数据:
第一:在中国,电动车、电动自行车、电动摩托车迅速打败了燃油摩托车和无动力自行车,成为国民交通工具,每年新增数量超过 3500 万台;
第二:2017 年开始,欧美电动滑板车如火如荼,呈 10 倍速的增长,去年一年人们使用电动滑板车出行的次数超过 10 亿次,代表着一个新的事情在发生,微交通越来越进入人的主流视野、社会的主流视野。
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事情呢?特别简单,开车和步行之间存在着一个巨大的鸿沟,公共交通无法完全覆盖,尤其是最后一公里、最后五公里的交通,步行太远、太累,开车太麻烦、太折腾。
我们心目中的交通往往是美国那样的,大家都开车,美国人均汽车保有量是 1.1 台,截止到去年,中国的人均汽车保有量 0.19 台,有 5.5 倍的差距,大家可以想像,如果北京街上的汽车一下子多了 5 倍,这个场景会「非常美」,基本上没法用了。
微交通是在这样一个背景下产生的需求。这个需求其实已经存在很久了,过去 10 年里,我们看到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接下来在介绍这个变化和我们看到的未来之前,我简单介绍一下九号机器人。
九号成立于 2012 年,在 2015 年收购了平衡车鼻祖企业 Segway,也是这个品类的创始人 Segway,2016 年的时候,我们成为了全球电动平衡车领域的 NO.1,2018 年的时候,我们滑板车产品成为了全球的 NO.1。
从 2018 年开始,我们设计并且交付了第一台能够在室外使用的个人服务机器人(能够载人),它的设计原型是 R2D2,这台机器人累计已经交付了上万台,我们还和美团、饿了么等其它几个大企业,一起做能够帮你送咖啡、送外卖、送快递的机器人,用它来载物。
我们把自己称为智慧移动能力公司,运载人、运载物。刚刚傅盛讲到机器人,自动化的运载能力其实也是机器人的子级和一个细分领域。这是我们的产品品类,刚刚过去的几个月里面,我们还发布了半自动的滑板车、混合动力的新能源全地形车,以及智能化的电动摩托车。
在过去的一年,我们交付了 230 万台以上的产品,全球交付了 120 多个国家,过去 7 年的复合增长率达到 200%。我讲这些数据并不是为了秀优越,也并不是为了给公司做广告,我们现在在欧洲的电动滑板车市场占有率超过了 50%,共享市场占有率超过了 70%。
为什么我们能够在过去取得这么大的增长?是因为看趋势非常重要。过去 10 年,在个人交通领域里面发生了很大的两件事情:电动化和网络化。
这两件事情我们在 2012、2013 年时比较模糊的看到,它会发生在 2014 年、2015 年的时候,我们越来越坚信这两件事情正在发生,高速增长是一个必然的结果。
首先来看电动化,其带来了两个巨大的好处,内燃机车、摩托车很多时候无法放到屋里面,噪音大、气味难闻、维护保养也比较麻烦,这些东西都很讨厌,所以,它很难取代自行车。
而电动车清洁、轻便、便宜的特点,恰恰可以完美弥补内燃机车的问题,所以电动化的发展是有必然规律和趋势的,是能够替代无动力能力的自行车和滑板车交通工具的。
另外一个是网络化。就目前的网约车平台而言,滴滴、Uber、单车摩拜、ofo、青桔、小蓝,包括国外的共享电动滑板车以及 Uber 现在也进入了共享滑板车领域。它们彻底、永久的改变了微交通的格局,很多时候我们已经不再需要买车了,扫码就可以骑走,非常的方便,创造了很大的价值。
但是,共享租赁、网约车还存在着三个问题没有被解决:
第一是商业效率。这几家公司都非常伟大,但是他们都在为盈利而努力的奋斗,还没有很好的形成可持续的规模化的盈利,商业效率上存在着问题;
第二是安全,驾驶员和乘客的安全。驾驶员超时驾驶、疲劳驾驶造成的行车安全,包括了电动滑板车使用过程中的安全,被人滥用的安全,被人偷走或者是被扔掉的安全。
第三是安全、效率、体验都还不够理想。过去 10 年大家已经看到了网络化和电动化为微交通和短交通带来了巨大的机会,体验上巨大的进步和价值。但是,效率、安全、体验如何在下一个 10 年改变?
我们的观念是,要在电动化和网络化的基础上,加上智能的价值。这个例子可能大家都能感知到,谁能够干掉 Uber?很可能不是滴滴,而是 Waymo。
无人驾驶的出租车已经开始运营,总有一天其会替代掉所有网约车,实现更高的商业效率。理由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其一是不再需要为司机支付工资,其二是它无所谓疲劳驾驶,第三则是乘客永远不会担心司机对他会造成威胁。
刚才说的那个问题一下子解决掉了,下面我们再看看微交通,智能化怎么样改变微交通?微交通有两个场景:
第一,出差随机的交通。比如今天我到极客公园来,我想买个咖啡,可能好的选择是一公里之外有个咖啡馆,此时打车并不合适,但是步行过去我又觉得很冷,最好的方式是门口有一个共享单车,我骑过去,这是微交通随机出行的场景,这个场景非常合适;
第二,固定场景的交通。每天上下班接送孩子,此时还是需要自己买产品,因为这样你最放心,不至于送孩子的时候,不必担心街边没有单车的问题;
第二个需求我们看到的趋势是「智能机」取代「功能机」,这件事情在手机行业已经发生过,在电视行业也已经发生过,在汽车行业正在发生,为什么这么讲呢?因为智能能可以带来新的体验,更高的商业效率、更好的体验和安全性。
我们有理由相信,在下一个 10 年,「智能机」取代「功能机」这件事情一定会在越来越多行业里发生,包括微交通产品这个行业。九号在这个浪潮里面要怎么做?我们准备怎么做?我给大家做一个简单的分享。
对刚才说的交通即服务应用,我们在今年 8 月份发布了半自主的共享滑板车 T60,可以在同一个街区内,从 A 点到 B 点实现自动驾驶。目前我们还不想让它过红绿灯、实现从东城到西城、海淀到朝阳这样的驾驶,因为全自动驾驶需要非常高的硬件成本,会导致商业模型出问题。
所以,智能带来的第一个事情是提升效率。如果用非常复杂、昂贵的自动驾驶,效率不仅不能提升还会下降,我们不需要完全干掉人力运维,因为共享滑板车里面非常大的一块成本是运维的人力,每天早上把车运出去,每天晚上把车收回来,进行检查、充电,第二天周而复始。
一旦这个服务覆盖世界主要城市的时候,会面临一个问题,几十种语言、几百个城市、上千个城市,每个城市都要有很重的运营团队,这种运营成本是极高的,复制难度也是极高的,想象一下,把麦当劳开到全球只有两年的时间,只有两年的时间要把麦当劳开到全球,商业效率上很难快速成立。
用自动化的技术、智能的技术,我们在滑板车上面加了一个广角摄像头,简单的自动驾驶能力,让远程的人员能够通过电脑屏幕 20 个屏幕,像玩星际争霸一样,让车从 A 点到 B 点之后自动待机,过程当中运维人员可以不停的操作每一辆车,这种情况下,我们可以让位于菲律宾的运维中心去运维欧洲和北美的几十万辆滑板车,从而大幅度的提升商业效率。
同时,它还能给用户带来一个短距离的车找人。我们可以用手机,叫一辆滑板车过来为你服务,它不是说人开着车的时候自动驾驶,而是在自动的、半自动的运维,没电可以自动回到最近的充电桩去充电,提升效率,提升体验,这是智能的价值。
我们在 2C 出行领域里做了智能电动车,它不是说你开车的时候手揣兜里,这个智能我们通过增加很多 Sensor 的方式来检测用户不同的使用场景,从而让车辆去做出一些主动的决策,甚至主动执行,某些情况下半自动、某些情况下全自动,这样的智能能够大幅度的简化使用体验,提升安全性。
另外一个通过智能化的应用,我们可以让云端不停的给它推送新的功能和新的算法,使其越来越好用,这个大家从特斯拉帮助智能汽车里面能够感受到它的价值。
最后在运载物上面,九号在大力度投入去做智能快递和配送机器人。刚才其实傅盛和鹏哥都讲到这个话题,机器人到底是什么?机器人可能长的并不像人,它是一个自动的机器,它是一个智能化的有主动的感知、主动的决策和主动执行能力的机器。
我们看到的未来是快递、外卖即时配送行业,在以 30%、50% 的速度高速增长,这个速度非常吓人,我们的生活已经越来越离不开这样的即时配送和外卖行业,但数据显示,世界人口除了伊斯兰世界之外,都在快速的老龄化。
年轻人越来越少了,无法支撑 30%、50% 的速度继续增长,在我们看来,也许三年,也许五年,但是不可能超过十年,人就不够用了。这个时候我们就需要提升效率,一单外卖 5 块钱,那我们分给机器人两块钱好不好?
让它送最后的一百米,最后的一百米是非常费力的,从公路上下来到楼里面的,从楼的大堂到楼里面每一个隔间的时候,非常非常的辛苦,耗很多时间。我们用机器人在楼内、园区内,低速的无人驾驶,去送咖啡、送外卖,这件事情有非常大的社会价值,能够创造价值。
而且最重要的是,对于道路自动驾驶来说,无人车技术的落地需要非常高的安全性,但是对于一个每秒钟移动速度只有 0.5 米到 1 米的机器人,自动驾驶的安全性要求可以相对放低,从而让它可以更早的落地,积累更多数据,得到更高的可靠性。
智能能带来什么呢?不仅能提升效率,同时还能提升体验,中午高峰期点咖啡可能来的更快了。我们认为智能化也好,机器人技术也好,其实是同义词,能够主动的感知、决策、执行某些任务它就是智能,人力越来越贵,需求越来越多,各个行业发展的速度越来越快,大家想要更好的体验、更多的安全,同时还要更多的效率,靠什么呢?我们看到未来 10 年就是智能化将会彻底的改变整个出行产业。
在未来的 10 年,我们看到的景象是所有硬件都会是智能硬件,过去 10 年很多时候,科技圈在提「智能硬件」这四个字,我认为在未来 10 年这个词不会再有人提了,因为没有智能化的硬件不会再存在,所有的车辆都会是机器人,「机器人」这三个字翻译的非常糟糕,刚才傅盛和张鹏的观点我非常赞同,robot 不是人,是智能机器。
接下来我给大家介绍一下九号是到底怎么做这些事情的,但是这些东西仅供参考,我觉得可能并不值得学习。
观点一:预见大于努力。看未来的趋势远远比努力的执行更重要,看到 10 年的趋势,然后扎扎实实的去努力做第二年该做的事情;
观点二:长期主义。因为硬件产业的迭代周期不是互联网的一周、一个月、半年,硬件产品的迭代至少是 3 个月、6 个月、一年或者两年。所以,5 年可能只够迭代 2~3 次产品,这需要我们具备长期主义的定力,半年就转向会死的很惨,看的准很重要,看的清楚、看的准、长期坚持,慢热的智能化未来。
很多时候智能和需求不见得匹配,我看到有电动车在仪表上加了一个触摸屏,它怎么实现一键启动呢?先掏出手机解锁屏幕,然后打开 APP,点击一键解锁按钮来让摩托车启动,本来按摇控器或者插钥匙的一步操作,把它变成了五步,这样的智能是强行智能、伪智能。
在九号看来,智能一定要带来价值创造,明显的价值创造才是有意义的智能,智能本并不等于价值,有价值创造的智能才是有意义的智能。我们认为,价值主要来自于体验的提升、效率的提升、安全的提升,这三个是主要的价值创造,但是关于怎么做也没有办法一概而论。
九号从平衡车做起,用 4 年的时间做到平衡车全球第一,用 3 年时间做到了电动滑板车的全球第一,这都是大家平时根本不关心的品类,巨头也不会看上的品类,我们进了很窄的门,避免将自己过早的放到那条高速公路上,成为巨头呼啸而过,把你碾死都不知道,大家不要做高速路上那只兔子,进窄门反而能有更宽广的天地。
我的这些分享仅供参考,希望未来 10 年九号能够推出更多智能化的机器人和电动车,未来 10 年我们越来越多智能车、智能家电都是机器人,「机器人」这个词在未来 10 年最终会彻底消失,只有智能机器和在线的机器这样一个称呼。
谢谢大家!
(图片来自 VPHOT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