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夜,是我们当中的很多人第一次迎来对一个宇宙的告别,也是第一次期待着一个新宇宙的降生,这种感觉就像是我们已经记不起是谁陪在身边第一次看到小唐尼胸前闪烁起淡蓝色的呼吸。
不论是经典的三部曲还是动辄十多部的系列长青,好莱坞没有停止过摸索续集故事的可能性。在精益求精的探索中,2008 年半路杀出的「漫威电影宇宙」(MCU)用十年的时间登上了这一模式的巅峰。那一年,克里斯托弗·诺兰的《黑暗骑士》票房远超漫威两部作品(《钢铁侠》和《无敌浩克》)的票房总和,但短短四年之后,第一次集结的「复仇者联盟」就以 15 亿美元的全球票房把蝙蝠侠系列终章《黑暗骑士崛起》遥遥甩在了身后。
像一次新老交替,声势浩大的交叉叙事取代了三部曲模式的辉煌。
漫改模式的终局
在 MCU 之前,漫改电影已经是电影市场上最吸金的类型电影之一。漫威老对头 DC 旗下拥有人气最盛的超人和蝙蝠侠等 IP,这些角色在 20 世纪八九十年代各自有着多部或成功或失败的大制作改编。到 21 世纪,与 MCU 第一阶段同期,诺兰的「黑暗骑士三部曲」拿下了超过 24 亿美元的全球票房。
至于漫威的 IP,在斯坦·李奔走好莱坞的二十多年后,漫威影业难以为继,濒临破产。公司决定将手中珍贵 IP 的影视改编版权转让给好莱坞其他公司。九十年代末期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这些漫威的英雄角色和团队在各大影视公司中要么频繁转手,要么项目难产。最终二十世纪福克斯终于以「X 战警」系列开启了漫威 IP 成功改编的节奏,随后索尼旗下哥伦比亚影业的「蜘蛛侠三部曲」更是一度风光无二。
可成功的毕竟是少数,更多的电影如《神奇四侠》、《刀锋战士》、《夜魔侠》和《恶灵骑士》等系列电影即使算不上彻底的失败,对原著粉丝而言也可以用「灾难」来形容。就算是手捧小金人的李安,在处理「绿巨人」这样的漫威标志性角色时,也和粉丝们的期待相距甚远。
更重要的问题是,无论《X 战警》和《蜘蛛侠》的票房有多么成功,漫威影业能从中分到的蛋糕微乎其微。2004 年,时任漫威影业 COO 的大卫·迈泽尔(David Maisel)决意改变这一局面,他向漫威影业创始人兼时任 CEO 阿维·阿拉德(Avi Arad)提出收回影视改编权,由漫威影业自己出资、自己制作改编电影的计划。
于是在 2005 年,漫威影业以抵押资产的方式向美林证券贷款 5.25 亿美元,从此开启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漫改电影模式。
在与好莱坞各大片厂多年的合作中,漫威意识到只有真正的粉丝才能做好漫改电影。成功案例《X 战警》和《蜘蛛侠》都有漫画粉丝担任制片过程中的重要角色。于是漫威重用了这两个案例中的那位「重要角色」,2000 年加入漫威的影视科班漫画粉丝,凯文·费奇(Kevin Feige)。
2007 年 3 月,费奇升职担任漫威影业总裁,负责漫威自改编电影的制作。十年之后,漫威影业十周年大合影,被中文网友戏称为「飞机大佬」的费奇坐在第一排最中央的位置,他的右边是「MCU 教父」小罗伯特·唐尼,他的身后则是「那个男人」,斯坦·李(Stan The Man)。
潮头的一代人
从《钢铁侠》到《惊奇队长》,11 年 21 部电影,超过 186 亿美元的全球票房,MCU 是毫无悬念票房最高的系列电影,这还没算上刚刚登陆全球院线的《复仇者联盟:终局之战》——一部从预售开始就注定会打破无数票房纪录的系列终章。
MCU 的成功让二十年前在破产边缘挣扎,靠着卖版权「苟活」的漫威影业仅仅通过一个系列电影,就一跃成为好莱坞最成功的电影工作室之一。从商业角度看,漫威影业每一部电影无一例外都获得了票房成功,这样的全胜战绩,在影史上也只有动画电影的桂冠皮克斯工作室能够媲美。
MCU 的成功不仅仅挽救了濒临破产的漫威,还帮助无数参与其中的人们走上了各自的职业巅峰。
2006 年,潦倒公子小罗伯特·唐尼进入《钢铁侠》剧组,戏里戏外上演了同一出浪子回头的好戏。从职业生涯的低谷一路走来,唐尼已经成为了好莱坞最炙手可热的超一线明星,他的名字和「钢铁侠」永远地绑在了一起。
和唐尼类似,在演员近十年的演绎中,还有很多演员与角色融为了一体,「美队」克里斯·埃文斯,「雷神」克里斯·海姆斯沃斯和「黑寡妇」斯嘉丽·约翰逊等等,这个时代的观众再也不可能接受其他任何人对这些角色的演绎。
漫威帮助堕落的演员重新发迹,也让二线的明星走进了好莱坞的权力中心。很多名不见经传的演员在 MCU 中一炮走红,成为资源环绕的明星。当然,还有很多早已功成名就的影帝影后,在饰演 MCU 的角色之后,也挂上了全新的标签。比如奥斯卡影后布里·拉尔森,虽然只是一部电影,但她也和「惊奇队长」的头衔完成了绑定。更典型的是塞缪尔·杰克逊,这位代表作无数的天才演员因为以客串的方式参与了太多漫威电影,观众对「局长」角色的认知远远超过了他职业生涯前期那些数不清的成功角色。
伴随着影片的成功,漫威影业也成就了很多导演。《钢铁侠1》和《钢铁侠2》 成为了喜剧演员乔恩·费儒为自己导演生涯正名的作品,他本人也因此跻身 MCU 的奠基人。漫画和电影编剧乔斯·韦登在《复联 1》和《复联2》之后成为了漫改电影的代表导演之一,后来 DC 甚至主动找他为《正义联盟》补拍。惊悚片导演詹姆斯·古恩在接手《银河护卫队》后也完成了职业转型,如今被影迷们称作「滚导」的他接到了华纳的橄榄枝,即将开始执导 DC 漫画的差异化人气作品《自杀小队》。
当然还有《美队 2》《美队3》和《复联 3》《复联4》的导演罗素兄弟,对人物的理解和场景的把控让他们在《美国队长:内战》的筹备过程中赢得了漫威完全的信任。完成《复联 3》之后,屡登微博热搜的兄弟二人也成为了知名度最高的导演组合之一。
毫无疑问的是,正是这些因为 MCU 而功成名就的演员和导演,十多年来一点一点构建起了宏大而复杂的超级英雄电影宇宙。MCU 成就了他们,他们也造就了 MCU。
那些人,那些事
但 MCU 的成功是不可复制的。
「复仇者联盟」大获成功后,很多制片公司开始效仿漫威的宇宙模式,推出自家 IP 构成的电影宇宙,比如传奇影业的怪兽宇宙,环球影业的黑暗宇宙,还有布伦屋制片公司的奈沙马兰宇宙……
至今为止,这些花样百出的宇宙设定还没有在电影市场上激起像样的波澜,只有与漫威 IP 体系极为相似的 DC 漫画,在华纳高层的助推下推出了多部 DC 拓展宇宙(DCEU)的作品。可惜的是,DCEU 因为层出不穷的问题和几部大制作的失利,如今已基本偃旗息鼓,只靠个别几个漫画角色的独立电影勉强撑起局面。
当人们反思 MCU 成功的原因时,讨论的中心总是离不开宏大的设定和漫威对内容的严格把控,这看起来像是可以批量复制的体系,但在执行过程中,合适的人,合适的时机,母公司高层的干预和观众接受与否,无一不是能够对整个内容宇宙产生致命影响的元素。
人们从 MCU 那里看到了「电影宇宙」塑造成功带来的收获,票房榜上白纸黑字的收入数据羡煞同行。然而,成功的时候,你会认为过程中的每一个决定都可以成为原则,但只要失败一次,这些原则在一瞬间就变成了愚蠢的条条框框。
就像升级了整个 MCU 的《美国队长:内战》。主要矛盾的双方没有鲜明的正邪对立,一路走来凯歌不停的美国队长和钢铁侠坚持认为自己是正确的,因为他们没有错过,更没有失败过。随后的《复仇者联盟:无限战争》给了他们失败,彻头彻尾的失败。这一刻英雄们有了反思,他们跳出了完美的人设。编剧和导演赋予了他们人性。
雷神托尔更是如此,他的设定是真正的神,但导演用两部电影把他从神坛拉入凡间,失去了一切之后,托尔的故事再也没有自信和光辉,克里斯·海姆斯沃斯的脸上写满了普通人的无助和悲愤。
这是唯一可以确定的,《复仇者联盟》成功的原因。托尼想要保护的世界说到底不过是和小辣椒的平凡生活,史蒂夫的正义复仇来源于他弱小时受到的欺凌,连无情的苏联间谍娜塔莎在响指之后也会湿着眼说她把复联当成了自己的家。
十一年来,这一幕幕可歌可泣的英雄复仇,说到底,不过是一个个平凡的人探究自我的故事罢了。
总裁费奇在接受《综艺》采访时说,他从小就喜欢看《星球大战》这样系列的电影,他不觉得续集有什么不好,让他着迷的,是那些接二连三的系列故事里,他钟爱角色的成长。在《复仇者联盟:终局之战》里,我们会看到的,就是失败之后英雄们的蜕变和成长。
因为角色内心世界的普世,十多年来,伴随着角色的改变,演员和观众的年龄和经历也同步发生着变化。回头看到第一部《复仇者联盟》里的英雄们,观众会错愕地发现这么多年来自己和英雄们居然已发生了如此大的变化。
共鸣在这一刻发生。上到和斯塔克一样天真中二想要兼济天下的富二代,下到和瘦弱的罗杰斯一样屡受欺凌的小镇青年,人人都爱上了漫威的故事。
「十年来我们从没有停止讲述好的故事。」漫威影业制作执行副总裁维多利亚·阿隆索(Victoria Alonso)说,「我希望全世界的观众们都能受到启发,也希望他们能喜欢我们想要表达的东西。总有人说,这都是些爆米花电影,他们从不相信这些电影能够真的改变什么。后来你发现,嗯,也许它改变了什么,也许,它能改变很多。」
题图来源:视觉中国
责任编辑:克里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