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能感动你的 AI 助手还远在路上,但要让你拍手叫好的「功能体验」已经写进了众多车企产品经理的 to do list。
今年是那个被称为「互联网汽车」的产品出现的第三年,是「新造车」们的第四个年头。蔚来 ET 预览版、小鹏 P7 、威马 EX6 Limited 等等车型在上海车展上首次亮相,新造车「第一梯队」们争相展示自己的第二款和甚至是第三款车。
这使得本届上海车展足够与众不同。
光鲜发布的背后其实压抑着更多的焦虑。作为汽车市场 28 年来首次负增长之后的第一个车展,度过难熬的 Q1 季度之后,车企们都想在第一轮正面竞争中拔得头筹。今年也是双积分政策实施的首年,为了积分的获取,各大传统车企都开始主推新能源。
电动化产品的展示明显增多。本届上海车展展出的新能源车型有 131 款(纯电动车型一共有 97 款),超过了传统能源产品车型的 129 款。合资、自主品牌推出的电动汽车越来越多。
但另一边物联网汽车、5G 汽车、AI 汽车等等概念车,汽车厂商们仿佛已经开始忙着准备定义下一个时代的产品。
科技,变得不再是汽车厂商的装饰亮点,而是使得整个行业越陷越深。改变汽车底层架构、与科技厂商的更深度的合作、重新打造车机系统、重新思考用户体验,我们已经能够看到、触摸到、甚至是使用到,越来越多的改变已经开始发生。
原本的汽车产业的「树形」供应链结构一夜之间也变成了「圆桌讨论」。从传统供应链到新技术提供商,例如芯片、云服务等等都加入了「圆桌」。「数据」是这个桌上的敏感话题,而「体验」则是这个桌上的共识。
目前在电动汽车的「功能体验」上问题并不少。三大德国车企确定了以电动化产品为未来 10 年的主要技术路线,而大众在本届车展上还给出了详细数字:大众汽车集团计划于 2028 年前生产 2200 万辆纯电动汽车,其中一半以上将产自中国。同时大众在国内开始布局基础设施——公共充电网络。当未来上千万辆电动车涌入时,充电调配这样的难题也许才刚刚出现。
新旧势力间的竞争与角逐让汽车领域 PPT 里的「黑科技」与可以买得起的「暖科技」之间的差距不断缩小。但「功能体验」的提升是基础,即便「情感体验」的提升是新造车能够脱颖而出的「上升通道」,但在进入下一关卡之前,大家面临的问题都一样。
于是,一些更值得关注的基本价值是我们所说的「汽车暖科技」。找到技术真正带给我们和汽车行业的幸福感,这才是极客公园所希望的。我们希望在车展上找到这些「科技焦点」和真正具有「暖科技」属性的技术、汽车、展台。
「极客公园-2019 上海车展『暖科技』Top 10」,这是我们为你带来的技术主义判断与观点。
技术只是在路上,技术也永远在路上,当技术的冰冷实实在在地亲近每一个人的体温,科技之于我们就不只黑白,而成为郁郁光晕下那可亲可近的真实之「暖」。